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

惟毗尼藏,称性之印。印一切法,无有少剩。

而此尊者,跏趺不瞬。外寂中空,幻灭都尽。

诸佛子等,勿故起妄。于是像中,作去来想。

昔本不来,今亦焉往。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于众水中,同时见月。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以应缘故,光影清绝。

钟山众泉,石井异味。灵隐众山,小岭异翠。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示根境法,其实同体。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南岳庐山,宴坐驰走。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虽證无生,亦不灭受。

形式:

鉴赏

这首诗《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对“飞来罗汉”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的哲学思想。

诗中首先提到“惟毗尼藏,称性之印”,意指佛法的教义如同印章一般,印证了一切法的本质,没有丝毫遗漏。接着描述了尊者的形象,“跏趺不瞬”,表示尊者静坐不动,内心寂静,与外界隔绝,达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进一步阐述了尊者对外在世界的寂灭和内心的空无,告诫佛子们不应产生妄念。

“于是像中,作去来想。昔本不来,今亦焉往。”这一句通过想象中的“去来”现象,表达了事物的无常和虚幻本质,强调了“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的道理。接下来的“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直接点明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即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不应执着于表面的形态。

“如一月真,无二无别。于众水中,同时见月。”这里以月亮在不同水中的映像比喻,说明真理是普遍存在的,无论在何处都能发现其本质。月亮本身不变,只是映照的水面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象征着真理不受时空限制,存在于一切现象之中。

“像非异同,月岂生灭。”进一步强调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指出“飞来罗汉”(像)并非实体,与月(真理)一样,既非相同也非不同,且不会生灭变化。这体现了佛教对现象与本质、存在与非存在之间关系的理解。

“以应缘故,光影清绝。”通过“光影清绝”描绘了因应缘而产生的清晰景象,强调了因果律在佛教中的重要性。事物的存在和变化都是由因缘所决定的,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因果关系。

最后,“钟山众泉,石井异味。灵隐众山,小岭异翠。”通过列举具体的自然景观,进一步说明了佛教中“示根境法,其实同体”的观点。这些看似不同的事物,实际上都是同一真理的不同显现,体现了万物一体的思想。

“此岭此泉,皆飞而至。”强调了“飞来罗汉”并非固定于某处,而是随缘而至,象征着佛法的普适性和自由流动性。

“示根境法,其实同体。”总结了前文的论述,强调了佛教中“根境法”(即现象、本质和法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它们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本质上是统一的。

“如此大士,诸法成就。”赞美了这位“大士”(高僧或觉悟者)已经圆满地掌握了诸法,达到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南岳庐山,宴坐驰走。”提到了南岳和庐山两个著名的佛教圣地,以及在这些地方进行的禅定和行脚修行活动,体现了佛教修行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而事藏界,随处而有。”强调了佛教教义和实践的普遍性,无论在何处都可以找到佛法的踪迹。

“虽證无生,亦不灭受。”最后两句表达了佛教中对于生死的看法,即使证得无生(超越生死轮回),也不会消灭感受(即保持对生命的关怀和慈悲心)。这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解脱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衡山南台寺飞来罗汉赞》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现象与本质、存在与非存在、因果律与万物一体等核心观念,同时也赞美了高僧大德在修行道路上的成就和智慧。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无为山十生观音赞

死生二法,了无实相。世骇异之,堕颠倒想。

公独不然,十生一念。化缘之迹,皆可考验。

一切声音,当以眼听。俱不相参,以本寂静。

要如菩萨,色相对现。何以必之,我有大愿。

形式:

第十五祖真赞

石彪肉醉,木驹夜嘶。我此三昧,非识情知。

应缘而现,不落思惟。是故钵水,以针投之。

如仲尼韶,如子期琴。又如萧何,而识淮阴。

无言可寄,无迹可寻。粲然现前,传之以心。

穴像之目,我岂慢神。指树之耳,我知其因。

物我如是,所立皆真。随其妙用,见我全身。

稽首真慈,为僧中王。如万星月,见者清凉。

尚以众生,不信为伤。盖盲者咎,非光掩藏。

形式:

六世祖师画像赞.初祖

妄想无性,證不灭受。前圣所知,转相授手。

风烟花开,器界以形。霜露果熟,王子乃生。

护持佛乘,指示心体。但遮其非,不言其是。

婴儿索物,意正语偏。哆啝之中,语意俱捐。

形式:

六世祖师画像赞.二祖

顶峰朝露,神光夜生。堪任单传,荷担上乘。

自寻其心,不见归宿。如视环轮,求其断续。

用狱除间,履瘦知肥。淫坊酒肆,尽其尘机。

雪中斫臂,愿续佛寿。儿孙闻之,竖毛呵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