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晴

日暖风和明媚天,最宜吟咏入诗篇。

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丝白似绵。

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乔木谷莺迁。

韶光正近清明节,花坞楼台酒旆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天气晴朗,最适合用来入诗作歌。
庭院中的花朵绽放,红得如同锦绣,河岸边的柳树飘落的柳絮,洁白如绵。
深宅大院中,梁柱上燕子归来筑巢,高高的树林里,山鸟迁徙到山谷间。
美好的时光接近清明节,花园里的楼阁挂起了酒旗。

注释

日暖:温暖的阳光。
风和:微风和煦。
明媚:明亮美好。
宜:适宜。
庭花:庭院里的花朵。
吐蕊:绽放。
红如锦:红得像锦绣。
岸柳:河边的柳树。
飞丝:飘落的柳絮。
白似绵:洁白如绵。
深院:深宅大院。
雕梁:装饰华丽的梁柱。
巢燕返:燕子归来筑巢。
高林:高大的树林。
乔木:大树。
谷莺迁:山鸟迁徙。
韶光:美好的时光。
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
花坞:花园。
楼台:楼阁。
酒旆:酒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煦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悦与赞美。"日暖风和明媚天"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温馨氛围,"最宜吟咏入诗篇"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融入诗意之中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庭花吐蕊红如锦,岸柳飞丝白似绵"具体描摹了春天的花开与柳絮,色彩鲜明,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呈现得淋漓尽致。"庭花"和"岸柳"分别代表了家园内外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观,通过"红如锦""白似绵"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深院雕梁巢燕返,高林乔木谷莺迁"则转而描写了春天动物世界的生动场景。燕子的归来与鸟儿的歌唱,不仅丰富了画面上的色彩,也增添了听觉上的享受。

最后一句"韶光正近清明节,花坞楼台酒旆悬"将时间节点锁定在清明时节,诗人通过对节令的点题,以及对楼台上悬挂的酒旆(用来招待宾客或庆祝佳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庆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通过对春天自然界和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这个季节无限的喜爱与赞赏。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春游西园

闲步西园里,春风明媚天。

蝶疑庄叟梦,絮忆谢娘联。

踏草青茵软,看花红锦鲜。

徘徊月影下,欲去又依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春睡

午窗春睡足,推枕起来时。

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

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

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春霁

淡薄轻寒雨后天,柳丝无力带朝烟。

弄晴莺舌于中巧,著雨花枝分外妍。

消破旧愁冯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

年年来到梨花月,瘦不胜衣怯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独坐

捲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

夜气涵秋色,瑶河浸碧空。

草根鸣蟋蟀,天外叫冥鸿。

几许旧时事,今宵谁与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