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晓雨初收翠霭浓,此番二十四番风。
忽惊春暮翻为雪,乃是杨花飞满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夜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晓雨初收翠霭浓”一句,以轻柔的早晨雨后为背景,描绘了一种湿润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氛。翠霭(即云彩)被浓郁的春意所充盈,这里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积累。
“此番二十四番风”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独特感受。古代有二十四节气,诗中提及“此番”,可能暗示时间的轮回和季节更迭,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细微变化的敏锐观察。
接着,“忽惊春暮翻为雪”一句,转折鲜明,春天的景象突然间被白色的物体所替代,这里的“雪”,实际上指的是“杨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惊”的字眼,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突变的奇观,也表达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情感波动。
最后,“乃是杨花飞满空”一句,揭示了前文所谓的“雪”实际上是春天里飘落的杨絮。这里诗人不仅展示了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更通过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一种淡雅而深远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构建出一个春天夜晚的梦幻场景,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细腻捕捉和深刻领悟。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今夜遥知春欲归,望春不极立多时。
草迷野渡东西岸,月挂寒松上下枝。
宿霭萦馀冻,松阴挟嫩晴。
朝来花万福,莺奏起居声。
霜鳞雪爪一枯松,恍似湖心见白龙。
想得吕仙曾点化,拿云攫雾欲腾空。
山居剩得静乾坤,竹鼎时将柏子温。
会似赵州参得透,等闲莫与俗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