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少美挽词

一声哀管水边闻,忽忆秋风留月轩。

洛下书生来问字,襄阳耆旧亦过门。

游梁无限通宵话,访戴如今何处村。

纵使鸾封到幽垄,白云荒草不堪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在水边听到凄凉的笛声,忽然想起秋天的风和留在月轩的回忆。
洛阳的书生前来请教,襄阳的长者也曾来访我家。
我们在梁地彻夜畅谈,如今戴先生住的村庄又在哪里呢?
即使得到高官厚禄,葬身于这荒凉的坟墓,这些都不值一提。

注释

哀管:凄凉的笛声。
秋风:秋天的风。
月轩:有月的轩榭,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洛下:洛阳。
书生:读书人。
耆旧:年长而有威望的人。
游梁:游历梁地。
通宵话:彻夜交谈。
戴:指戴逵,东晋隐士。
鸾封:高官的封赏。
幽垄:荒凉的坟墓。
不堪论:不值得提及,无法相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为悼念戴少美所作的挽词。诗中通过哀婉的笛声和水边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诗人回忆起与戴少美在秋风中畅谈的时光,以及他作为洛下书生来访的情景,显示出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接着,诗人提到襄阳的前辈也曾造访,进一步强调了戴少美的社会交往和个人声望。夜晚的长谈和寻访戴少美的足迹,都透露出诗人对逝者生活的追忆和对往昔时光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感叹即使戴少美得到高位,但即使他已长眠于地下,那些荣华富贵也无法再与他共享,只剩下荒草白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亡故的悲痛和对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整体上,这是一首深情而感伤的挽词,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收录诗词(145)

林亦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亥九月十六夜偕李监仓宿龙卧山中听雨看月同时事也所谓鱼与熊掌兼得之赋诗一篇以纪其事

相唤此山来,狂风吹我衣。

把酒桂花下,山云片段飞。

掩门雨初滴,开门月还上。

倚树看月明,半山闻雨响。

人间有佳景,诗句颇发越。

何曾似今夕,听雨还看月。

形式: 古风

九月晦日登烽火山

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

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

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

如今一时在眼傍,白云浮水天茫茫。

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形式: 古风

丈人行答通平林簿

祖龙一出群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缕。

乐以声传非文字,千年阙断无人补。

昔有丈人壶山前,绍兴甲寅乙卯年。

定律不待累黍起,瓦缶皆可成宫徵。

更言吹律随隆污,百世不以一声拘。

此法汉魏周隋无,红泉得之延坐隅。

一时河汉东西奔,姓氏胡为旅人门。

我欲栩栩还皇坟,要以六琯为根原。

九箫鼓吹百物和,羽衣狼藉渔阳戈。

须信乐能召太平,非是太平为乐歌。

丈人宿草飞毵毵,乾旋坤转谁更堪。

忽有尺纸如春蚕,遗音石笋天一南。

三更把书不成眠,四更起坐霜月悬。

五更开门欲上马,至竟此人何山下。

形式: 古风

见独斯行叔绮子为赴春试一出江头送别殊令牵怀聊为巴阑行一首以道此意云尔

巴阑独还岁月深,相送出门自沉吟。

十年交旧总如许,狂歌一曲伤人心。

今人读书如过客,壶飧只向市头索。

吾曹苦思肠几穿,安得相逢不索莫。

念我平生弄典坟,六月北窗长闭门。

雕肝篆肺得一句,旁人袖手评其文。

思量至此复一笑,如何跃马追年少。

我今闻说有场屋,两耳如聋怕听得。

网山山下月鱼亭,就船买鱼活煮羹。

何时挟册此来归,议论不到吾纵横。

故人年几今犹未,正好款门问知己。

时命相遭不用多,或在半言并片纸。

老人校书紫云楼,相见或问吾因由,为言索处海水头。

蓬莱方丈不可到,此心日夕徒生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