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令公新开龙泉晋水二池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

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

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

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曾经是荒芜的水塘,如今变成了清澈的池塘。
四处传来悠扬的音乐,楼阁矗立在中央。
春天改变了水面的色彩,晴天又给树木增添光芒。
尽管龙泉水景宜人,但别忘了午桥庄的美好。

注释

潢污泊: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一个荒芜的水塘。
白水塘:清澈的池塘。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常用来描绘宴会或欢乐的场景。
楼阁:高层的建筑,常用于宴饮、赏景。
春变烟波色:春天来临时,水面的景色发生了变化。
晴添树木光:晴朗的天气使树木更加明亮。
龙泉:可能指一处名胜,以泉水著名。
午桥庄:可能是诗人或诗中人物的居所,或是一个著名的景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旧有潢污泊,今为白水塘。”两句勾勒出一处曾经泥泞不堪的水域,如今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塘水。这种转变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也象征着从混沌到宁静、从不洁到纯净的过程。

“笙歌闻四面,楼阁在中央。”这里通过对声音和建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中心繁华的氛围。笙歌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宴会或庆典之中,它的声音传遍四方,增加了一份喜悦之感。而楼阁位于中央,则突显了建筑的宏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春变烟波色,晴添树木光。”两句捕捉到了春天景色的细微变化。春风吹拂之下,水面上的波纹变得柔和多姿,而晴朗的天气则让树木更加鲜明,阳光照耀下的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龙泉信为美,莫忘午桥庄。”最后两句提到了龙泉的美丽,并且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午桥旁边的庄园。这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包含了诗人对于这片美好风光的珍视和留恋。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

玉管清弦声旖旎,翠钗红袖坐参差。

两家合奏洞房夜,八月连阴秋雨时。

歌脸有情凝睇久,舞腰无力转裙迟。

人间欢乐无过此,上界西方即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闲游何必多徒侣,相劝时时举一杯。

博望苑中无职役,建春门外足池台。

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黏枝杏欲开。

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诸公同出城观稼

老尹醉醺醺,来随年少群。

不忧头似雪,但喜稼如云。

岁望千箱积,秋怜五谷分。

何人知帝力,尧舜正为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