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
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
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
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注释

澹然:水波闪动的样子。
对:一作“带”。
翠微:指青翠的山气。
“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
波上:一作“坡上”。
棹:船桨,代指船。
“数丛”句:指船过草丛,惊散群鸥。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五湖,指太湖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
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开篇两句“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通过水面反射阳光和连绵的岛屿与青翠山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雅、平和的情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澹然”一词,不仅形容了水的清净,也烘托出了心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则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展现出一种等待与期待的情感。这里的“马嘶”和“人歇”都传递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中间两句“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诗人通过对水鸟栖息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末尾两句“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则透露出一丝怀古之情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这里的“谁解”表达了诗人的疑问,也反映出他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无限向往。在“五湖烟水”中寻找范蠡这样的历史人物,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却经商山寄昔同行人

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

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

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

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巫山神女庙

黯黯闭宫殿,霏霏荫薜萝。

晓峰眉上色,春水脸前波。

古树芳菲尽,扁舟离恨多。

一丛斑竹夜,环佩响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投翰林萧舍人

人间鹓鹭杳难从,独恨金扉直九重。

万象晚归仁寿镜,百花春隔景阳钟。

紫微芒动词初出,红烛香残诰未封。

每过朱门爱庭树,一枝何日许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栖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

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

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冈。

潭庐同淡荡,髣髴复芬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