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
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
秋风一夜来,累累闻砧杵。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
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自足的农人生活图景,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长闻乡人语,此家胜良贾”显示了农家在乡间的美好声誉,而“骨肉化饥魂,仓中有饱鼠”则形象地描绘出农家的富足和粮食的丰裕。
“青春满桑柘,旦夕鸣机杼”表现了勤劳农妇日夜不停地纺织,反映出家庭经济的繁荣。秋风一吹,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冬的粮食,这种景象通过“累累闻砧杵”的声音形象展现。
“西邻有原宪,蓬蒿绕环堵”则描写了农田与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命运的思考。
最后,“当门见堆子,已作桑田主”和“安得四海中,尽为虞芮土”则是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拥有广阔的土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对土地与根基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农耕生活,以及对于简单、安稳生活方式的追求。
不详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男作乡中丁,女作乡男妇。
南村与北里,日日见父母。
岂似从军儿,一去便白首。
何当铸剑戟,尽得丁男力。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煖。
开门省禾黍,邻翁水头住。
今朝南涧波,昨夜西川雨。
牧童披短蓑,腰笛期烟渚。
不问水边人,骑牛傍山去。
常经马嵬驿,见说坡前客。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
当时嫁匹夫,不妨得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