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节推见赠

与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峡。

宋子虽世旧,谈笑顷不接。

二君皆宦游,畴昔共科甲。

唯我老且闲,独得离圈柙。

少年实强锐,议论今我怯。

有如乘风箭,勇发岂顾帖。

置酒来相邀,慇勤为留楫。

杨君旧痛饮,浅水安足涉。

嗟我素不任,一酌已赪颊。

去生别怀怆,有子旅意惬。

舍棹治陆行,岁晚筋力乏。

予懒本不出,实为人事劫。

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

形式: 古风

翻译

与你常有分歧,偶然相遇同游三峡。
宋先生虽然旧识,此刻谈笑间却无交集。
两位都忙于仕途,过去曾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只有我年迈清闲,得以远离官场束缚。
年轻时我锐气十足,现在谈论起事却胆怯了。
就像射出的箭,勇往直前,何曾顾虑过安逸。
他设酒邀请,殷勤挽留我一同畅饮。
杨君向来豪饮,浅水怎能满足他的兴致。
我向来不胜酒力,一杯就面红耳赤。
离别之情令人感伤,但旅途中的孩子让我心情愉快。
放下舟桨改为步行,年底身体疲惫不堪。
我本性懒散不愿出门,实则是人情所迫。
我们冒严寒同行,大雪覆盖着马鬃。

注释

乖睽:不合,有分歧。
邂逅:偶然相遇。
世旧:旧相识。
科甲:科举考试。
圈柙:官场束缚。
强锐:锐气十足。
帖:安逸,舒适。
慇勤:热情,殷勤。
痛饮:豪饮。
赪颊:脸红。
别怀:离别之情。
旅意:旅途的心情。
筋力:体力。
人事:人情世故。
马鬣:马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也称苏洵)创作的《和杨节推见赠》。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自我状态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感。

首句“与君多乖睽,邂逅同泛峡”描绘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经历。"宋子虽世旧,谈笑顷不接"则表明了诗人对古代圣贤之道已经淡漠,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热衷于此。

接着,“二君皆宦游,畴昔共科甲”写出了与友人的共同经历,他们都曾是科举考试的参与者。而“唯我老且闲,独得离圈柙”则表现了诗人脱离了那股忙碌与世俗的羁绊,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在"少年实强锐,议论今我怯"中,诗人反思自己年轻时的激情与现在的内心变化,似乎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勇气和决断。接下来的“有如乘风箭,勇发岂顾帖”则是对过去自我的回忆,那种敢于冒险、无畏前行的态度。

"置酒来相邀,慇勤为留楫"表达了诗人想要和朋友共饮,以此作为一种留住友情的方式。紧接着,“杨君旧痛饮,浅水安足涉”则是对朋友杨节推的记忆,他过去喜欢饮酒,现在似乎也能在平淡中找到快乐。

而"嗟我素不任,一酌已赪颊"则透露出诗人自己已经不再沉迷于酒宴,轻松一杯便感到满足。"去生别怀怆,有子旅意惬"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牵挂。

最后,“舍棹治陆行,岁晚筋力乏”写出了诗人年迈力衰的现实,而“予懒本不出,实为人事劫”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本性喜欢安逸,不愿意多管闲事,但又不得不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相将犯苦寒,大雪满马鬣"则描绘了一种在严酷天气中仍然坚持前行的坚毅。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个人经历和自我状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昆阳城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形式: 古风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织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飙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皓皓。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形式: 古风

神女庙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眇与世疏。

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

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荆门惠泉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