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形式: 古风

翻译

溪边的青山层层叠叠,骑着快马轻衫飘过一片风景。
山脚下有户人家,竹林围绕,门前横流的清泉仿佛知道我口渴。
穿着草鞋竹杖,行走起来轻松柔软,睡在蒲草垫的松木床上,感觉香气宜人。
深夜里,庭院里满是风露,只见一只萤火虫独自闪烁。

注释

三百叠:形容山峰众多,层峦叠嶂。
快马轻衫:疾驰的马匹和轻便的衣衫,形象生动。
倚山修竹:靠着山势生长的高大竹子。
横道清泉:横跨道路的清澈泉水。
芒鞋竹杖:简易的草鞋和竹杖,体现朴素生活。
蒲荐松床:用蒲草垫和松木制成的床铺。
孤萤:孤独的萤火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生活图景。开篇“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连绵起伏的青山与流水,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透露了一种急促而又从容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则描写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清泉甘美的享受,这里的“知我渴”不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更蕴含着精神上的慰藉。

中间四句“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间生活的细节,从脚下的芒鞋到手中的竹杖,再到躺卧的蒲荐松床,都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境。夜深时分,风露浸润中庭,只见孤独萤火在窗棂间自行开阖,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却又不失雅致,通过对山间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破宅馀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有残烛。

形式: 古风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夜来梦见小于菟,犹是髧髦垂两耳。

忆过济南春未动,三子出迎残雪里。

我时移守古河东,酒肉淋漓浑舍喜。

而今憔悴一羸马,逆旅担夫相汝尔。

出城见我定惊嗟,身健穷愁不须耻。

我为乃翁留十日,掣电一欢何足恃。

惟当火急作新诗,一醉两翁胜酒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綵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悯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煮。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形式: 古风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其一)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嗟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