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兴(其二)

不趋声势不沽名,笑口开时琢句成。

山有奇峰名始著,人非憨癖艺难精。

醉书张旭常濡发,妙画长康重点睛。

我亦痴怀耽雅博,夜深卷页尚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閒兴(其二)》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追求。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与执着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首联“不趋声势不沽名,笑口开时琢句成”点明了诗人的艺术态度,他不追逐权势和名声,而是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创作诗句。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真诚热爱,而非功利性的追求。

颔联“山有奇峰名始著,人非憨癖艺难精”进一步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个性的重要性。奇峰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它独特而引人注目;同样,艺术家若要达到高超技艺,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和对艺术的痴迷。这里强调了个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颈联“醉书张旭常濡发,妙画长康重点睛”运用典故,将诗人与古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和画家顾恺之相提并论。张旭以狂草著称,常至酒醉方能挥毫泼墨;顾恺之则以精细入微的笔触著称,尤善点睛之笔。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艺术大家的敬仰,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与努力。

尾联“我亦痴怀耽雅博,夜深卷页尚纵横”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痴情与广泛涉猎。即使深夜,仍沉浸在书卷之中,探索艺术的广阔天地。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不懈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诗中蕴含着对自然、个性、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艺术真谛的探寻,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閒兴(其三)

啸傲閒身已十年,百花深处拥书眠。

琴心渐会中庸道,诗学难参上乘禅。

白眼衔杯茶当酒,青丝绕屋柳如烟。

藜床抱膝浑无事,重检蒙庄「内外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閒兴(其四)

绿阴由由幂窗纱,帘幕低垂静不哗。

事到从容胸有竹,文当酣畅笔生花。

焚香稚子精神肃,问字雏姬意态赊。

遣兴一时歌数曲,□将诗句谱琵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芝兰庄竹林石屋诸胜

夜泛剑潭水,晚过芝兰冈。

郊原多景色,岩壑任翱翔。

村连竹树人应雅,地产芝兰水亦香。

舍舟携友同登陆,一带幽居枕山麓。

土沃禾梁犬豕肥,水深溪渚鱼虾蓄。

和风麦陇昼鸣鸠,细雨烟郊春叱犊。

黄童白叟各怡然,相见依依民雍睦。

上有松峰樵径奇,绝顶千寻逼九嶷。

岭松蟠结树葱郁,山石荦确径嵚巇。

平生不自勤磨炼,跻胜无资力已疲。

双脚踏谢屐,两手拄张藜。

攀缘登林木,缓步踏云梯。

盘空竟达高峰上,拂开烟树到招提。

危立层巅同纵目,田园掌大牛疑羝。

仰面上观浮云近,俯身不视飞鸟低。

我居城郭如帷幔,那得名山长在玩。

登此始知大地宽,不觉望洋自嗟叹。

徘徊立久静无闻,万木荫森绝斧斤。

高声长啸答岩谷,四山落叶落纷纷。

下有竹林藏石室,夹径穿山尽此君。

临阶几榻生清冷,挂壁藤罗吐翠芬。

当年七子恣行乐,却无石室高论文。

披图每羡前人福,对此盘桓意倍欣。

回途几度行又止,归到村居口已□。

铺床拂石乐箕踞,下箸十千求兼味。

欢然一饱向黑甜,来朝复拟寻幽去。

形式: 古风

双溪观石窍泉,晚归灯下作示同游诸友(其一)

双溪一□更堪誇,徜徉徘徊意境赊。

流水声中山色好,绛桃灼灼艳于霞。

桃花迎我面,流水清我耳。

从此已觉武陵近,不探仙源安可止。

一重一掩趣无穷,㟏岈崱屴鬼神功。

两山交护如无缝,随径逶迤谷自通。

乍通幽谷名区见,郁郁高林绕芳甸。

凝眸四望接烟芜,花底时闻唤鹧鸪。

双溪左右分廉让,叠嶂高低展画图。

一花一木皆幽致,到此已无尘俗累。

溪边添个休休亭,可拟司空栖隐地。

此社从来我未经,钧天仿佛奏泠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