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的其中一章。诗人以禅宗的视角来描绘禅师的形象和修行境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
"兀然而然,湛存象先",描绘禅师的超然状态,内心清澈如镜,直指事物的本质。"曹溪昧横画,少室还默传",暗指禅师从曹溪顿悟的智慧中汲取精华,通过沉默无声的方式传承佛法。
"体不匿而了了,用不勤而绵绵",赞美禅师的体悟透彻,行动虽不刻意却持续不断,如同麒麟之角和林间老虎的须毛,自然流露力量。
"得麟角兮石头足,捋虎须兮林际颠",进一步强调禅师的非凡能力和对禅道的深入理解,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自如应对。
最后两句"壁上如今谩撑起,知音自然闻说禅",寓意禅师的画像虽挂于墙上,但其精神和禅理已在人心中生根,真正懂禅的人自然能领会其深远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禅师形象的生动描绘和对其禅修境界的高度赞扬,体现了禅宗崇尚直观体验和内在领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