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庆寺诗

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

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

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

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

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每日勤读十五卷诗书,年至六十享荣华富贵。
名山大川尽览无余,美景之地流连忘返。
陡峭崖壁直耸云霄,洞穴中飞瀑如练垂落。
黄河见证修行成果,石室中静坐参禅悟道。
夜晚诵经声传遍三界,清晨香烟直上九重天。
月光下山阶步履清晰,溪边屋舍凉蝉声声入耳。
繁华尘世如同朝露,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遥望钟岭心生感慨,更念秦川思绪万千。

注释

十五:指每日阅读量,形容勤奋学习。
六十:指年龄,象征进入晚年。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爵,这里代指富贵尊荣。
名山:著名的山脉。
历览:游历观赏。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留连:舍不得离开。
幽厓:幽深的悬崖。
绝壁:极陡峭的山崖,无法攀爬。
洞穴:山中的洞窟。
飞泉:从高处急落的泉水,形如飞练。
金河:可能指黄河,因其河沙混浊呈金色,也寓含富贵之意。
石室:山洞,常指修行人居住的地方。
安禅:静坐修行,禅定。
夜梵:夜晚诵经的声音。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一切众生所居的世界。
朝香:早晨烧香拜佛。
九天:极高的天空,形容香气弥漫至极高处。
山阶:山间的台阶。
皎月:明亮的月光。
涧户:山涧旁的门户,此处指山间住所。
凉蝉:秋日的蝉鸣,声音清冷。
市朝:市场和朝廷,代指尘世繁华。
草露:早晨的露水,比喻人生短暂。
淮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和海边,此句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何言:怎能说,表示反问。
钟岭:可能指某座特定的山岭,具体地点不详,这里象征远方的景致。
秦川:古地名,泛指陕西关中平原,这里借指故乡或心中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名山中修炼的景象。"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表明诗人已经研读了许多年的佛经,并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名山极历览,胜地殊留连"则是对所居之山的赞美之词,显示出诗人对于这片修行之地的喜爱与依恋。

"幽厓耸绝壁,洞穴泻飞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险峻而又神秘的自然景观。"金河知證果,石室乃安禅"则是对修行成果的暗示和居所的平静之处。

"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透露出诗人在寂静中与宇宙精神世界的沟通,而非凡尘俗世。"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则是对夜晚诗人行走于月光之中的情景描写,以及清晨聆听自然之声。

"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淡泊,也反映出诗人的心境已远离红尘。最后两句"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则是在表达对更深山中修行之地的向往,以及对某一特定地方(可能是古代名山)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与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经始兴广果寺题恺法师山房诗

息舟候香埠,怅别在寒林。

竹近交枝乱,山长绝径深。

轻飞入定影,落照有疏阴。

不见投云状,空留折桂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恼杀未归客,桃花埙眼醉。

形式: 押[寘]韵

雨雪曲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南还寻草市宅诗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諠。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