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

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

主人貌婴儿,真似谁优劣。

犹争法秋毫,不与稗贩埒。

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

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鸾溪头所见之景的回忆。首句“忆昔鸾溪头,门掩寒山雪”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清晨,山间被白雪覆盖,静谧而清冷的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接着,“侧闻飞瀑下,法雷振岩穴”两句,通过听觉的角度,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其声音如同法雷般震撼山谷,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神秘的氛围。

“冠盖列松杉,杖笠相颃颉”则转为对环境的描绘,松杉林立,冠盖如云,人们或手持杖或戴笠穿梭其间,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与人类共存的画面。这里的“真似谁优劣”一句,看似在比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后半部分,“今见尽虎皮,云深山路绝”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荒凉与孤独。“撺迹远海隅,攒眸长捲舌”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对当下处境的反思,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写怀

孤怀与谁论,经冬复徂夏。

迟迟云中人,白龙不可迓。

燕石久什袭,藏之乃愈固。

千里想神驹,买骨期旦暮。

伯乐匪无衣,喷鸣应有数。

凤凰患朝饥,高飞且回顾。

爰念修竹花,结实岂终误。

我爱鹿门山,园林多蔓绿。

护彼霜雪侵,淹滞同流俗。

流俗安足依,蔓绿长芳菲。

山鸟去仍来,悠悠盼春归。

形式: 古风

题卫其自小像

百岁终当尽,岂为斯人悲。

毕生述孔业,一半遭乱离。

我有大泽僻,远引疑先几。

朝游石镜峰,暮归洗马池。

浮沉三十年,见闻无旧知。

因人理南策,相见海之湄。

不敢论往事,欣然为后期。

雷宗依东林,心迹毋相遗。

乘兴每倏然,系舟雷峰陲。

乐事不可待,寒暑嗟密移。

一旦成朝露,厥嗣哀淋漓。

挥涕想音容,抱像乞一辞。

展轴犹俨然,相对如昔时。

生死俱不言,后世谁当疑。

形式: 古风

青松篇

我年已六十,黄花开未残。

落木风初劲,澄江月正寒。

所与共千峰,青松当露漙。

霜重百卉枯,葱郁犹可观。

桃李竞芳晨,敛容若盘桓。

而非黜繁华,意在三春前。

而非乐枯槁,庭葩无久鲜。

拳曲荫崇台,廓落宇宙宽。

挥杯就清影,颇觉形骸安。

远近呼良朋,坐久生夕烟。

此乐不可说,说乐岂其天。

岁月忽自知,俯仰良欣然。

我乐与他乐,不离松树边。

各各起奇情,安得不忘年。

形式: 古风

岁晏

抚景岁云暮,山寒人境幽。

乱霞空布满,深松藏径修。

高低距百丈,回曲将三休。

登台观云变,倚树闻石流。

忽睹归鸟忘,岂为卒岁谋。

归鸟无所知,人心自绸缪。

人心不似鸟,似鸟何优游。

鸟若似人心,万物多欣忧。

石壁分鸠月,空林限鹿丘。

虽有桃花源,顾盼终夷犹。

所赖天地宽,川陵容老叟。

上有千仞梯,长啸高峰头。

下有九曲渊,汗漫乘轻舟。

相携三五辈,日出课西畴。

以此乐长年,人生当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