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杨公济见赠三首(其二)

鲁国鮿生与俗同,何尝孤讦慕龙逢。

邑佳不及陶彭泽,官小差肩邴曼容。

故国安栖无一瓦,高堂失养感千钟。

贤豪见顾何恢廓,自写新诗慰病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鲁国鮿生与世俗相同,从未孤僻攻击他人,仰慕直言进谏的龙逢。
比起陶彭泽的乡间生活,他的官职微小,却能与邴曼容比肩。
在国家安定时无处安身,高堂空置无人奉养,让他深感遗憾。
贤良豪杰的关怀让他感到宽广,于是写下新诗以自我安慰,排解病中的慵懒情绪。

注释

鮿生:古代对有才德之人的尊称。
孤讦:孤僻攻击,指不随流俗,敢于直言。
龙逢:古人名,因直谏被杀,象征直言敢言。
陶彭泽: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居田园著称。
邴曼容:汉代官员,以清廉、谦逊著称。
一瓦:比喻安居之处,这里指职位或住所。
千钟:形容俸禄丰厚,这里指家庭的供养。
恢廓:宽广,这里指胸怀宽广。
病慵:病弱懒散的状态。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故国、感慨个人命运与官场沉浮的诗句。诗中"鲁国鮿生与俗同,何尝孤讦慕龙逢"表现了诗人对名士龙逢的仰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虽出身鲁国,却未能如龙逢般受到世人的称赞。接着"邑佳不及陶彭泽,官小差肩邴曼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和仕途上的感受,与古代的陶渊明、彭泽相比显得平庸,而官职又较为低微,只能与邴曼容这样的普通人物相提并论。

"故国安栖无一瓦,高堂失养感千钟"中,“故国”指的是诗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而“安栖”则意味着安居乐业。但诗人却说“无一瓦”,表明故乡已不复存在,或是心中的故乡已经破败。接着的“高堂失养感千钟”则是对曾经辉煌而今已失去照顾和支持的家族或宗族的感慨,“感千钟”形容这份情感之深。

最后,"贤豪见顾何恢廓,自写新诗慰病慵"表达了诗人在受到贤能之士的关注与帮助时,内心的喜悦和感激。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的健康状况不佳,因此他通过撰写新的诗篇来安慰自己那颗因身体抱恙而懒散的心灵。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在表达个人对于名士的仰望、对故国和家族的怀念,以及个人命运与官场地位的感慨。语言上则是典型的文言文风格,使用了古人的名字和事迹来比喻自己的境遇,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杨公济见赠三首(其一)

虢略先生不讳穷,咏歌尧舜与时逢。

传呼满道今为使,敛板登门亦见容。

南浦清波辉玉树,西斋新酿入金钟。

临分警戒言尤切,似欲驱驰叔夜慵。

形式: 七言律诗 词牌: 浣溪沙 押[冬]韵

次韵和欧勉甫见送

抱关委吏可忘年,而况吾徒志圣贤。

策马渐随南去雁,寄声应有北归船。

无情尺水犹能鉴,有志精金尚可镌。

愿以此心推一邑,他时不负赠行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二)

素月寒光好,高斋夜已扃。

影难穿密纸,光稍泛疏棂。

皎洁临书案,朦胧到研屏。

沈吟忆丹桂,更欲步中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次韵和知郡朝奉登禅月台书事二首(其一)

物有贱而贵,劝公收桦皮。

自能全烈火,何用爇香脂。

山径狂风夜,茅檐密雪时。

金莲猝难买,唯此颇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词牌: 贺新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