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
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
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
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村风光图。"三面接渔樵,前门向郡桥",设定了场景:一座坐落于溪谷之间的房子,其位置隐秘而又不失联系,门前便是通往郡城的桥梁。这两句勾勒出一个既与世隔绝又不完全孤立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岸沙崩橘树,山径入茶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与自然变化的和谐共生之美。岸边的沙土在岁月中缓缓侵蚀,橘树亦随之倾倒,而山间的小径却被茶苗所环绕,这是对静谧农村生活的一种描绘。
"夜拥军烟合,春浮妓舸邀"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阴霾与和平时节的繁华进行了对照。夜晚,军营中的炊烟缭绕,隐喻着战乱的氛围;而到了春天,舸船上却是歌舞升平,表现出一种生命力的旺盛。
最后,"此心无与醉,花影莫相烧",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不为物累的情怀。这颗心灵不愿沉迷于世俗的纷扰之中,也不愿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保持着一份清醒与自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一种向往。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行止象分符,监州是戏儒。
管排蛮户远,出箐鸟巢孤。
北向秦何在,南来蜀已无。
怀沙悔不及,只有便乘桴。
孤蹇复飘零,天涯若堕萤。
东风吹痼疾,暖日极青冥。
蚕市归农醉,渔舟钓客醒。
论邦苦不早,祗此负王庭。
一行千里外,几事寸心间。
才子贫堪叹,男儿别是闲。
黄河淹华岳,白日照潼关。
若值乡人问,终军贱不还。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携挈共过芳草渡,登临齐凭绿杨楼。
庭前蛱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号偃松人在否,饼炉南畔曲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