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谷梁传二首(其一)

荀寅士吉射,诚乃蔽聪明。

奈何赵志父,专举晋阳兵。

下令汉七国,借此以为名。

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荀寅这位士人如同吉射,确实遮蔽了明察的智慧。
为何赵志的父亲,专门发动晋阳的军队。
他向汉朝七国下令,以此作为他的名号。
我赞赏那种预防火灾的智慧,灾难怎么会发生呢。

注释

荀寅:人名,荀寅。
士吉射:古代人物,可能指代荀寅。
蔽:遮蔽,掩盖。
聪明:这里指智慧。
赵志父:赵姓人物的父亲,具体身份不明。
专举:专门发动,独断行动。
晋阳:古地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汉七国:汉朝时期的七个王国,此处可能象征性地指代。
借此:借此机会,利用。
吾嘉:我赞赏。
徙薪:比喻预防祸患,如《韩非子》中‘防微杜渐’的故事。
智:智慧。
何由生:怎么会发生。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对历史事件深刻反思与批判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古代人物荀寅和赵奢父的故事,探讨了权力、名声与智慧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首句“荀寅士吉射,诚乃蔽聪明”指的是荀寅以其善射之技掩盖了他的聪明,这里的“蔽”字表达了一种讥讽之意,暗示他过分依赖武力而非智慧。

接着,“奈何赵志父,专举晋阳兵”则是对赵奢父只知用兵的行为表示不解,反问为何他只能拔出晋阳城下的军队,这里“奈何”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批评态度。

第三句“下令汉七国,借此以为名”进一步指出了赵奢父之所以举兵,是为了在汉的七个国家中扬名,这里的“为此”强调了他行为的动机是追求个人名声。

最后,“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以武力追逐虚名的行为感到痛心,同时也在探究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里的“徙薪”意指转移木柴,比喻治理国家之事,而“祸乱”则是灾难与混乱的意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历史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与武力、名声与真实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那些只知用兵而不求政治智慧的行为所引发的问题持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读谷梁传二首(其二)

忆昔溴梁会,岂伊无诸侯。

群臣自盟歃,君政如赘旒。

有力则宗楚,何人复尊周。

空文徒尔贬,见此眦血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陪包谏议湖墅路中举帆

萧萧凉雨歇,境物望中闲。

风际片帆去,烟中独鸟还。

断桥通远浦,野墅接秋山。

更喜陪清兴,尊前一解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富阳陆路

又入乱峰去,远程殊未归。

烟萝迷客路,山果落征衣。

攲石临清浅,晴云出翠微。

渔潭明夜泊,心忆谢玄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惠上人房宴别

方袍相引到龙华,支策开襟路不赊。

法味已同香积会,礼容疑在少施家。

逸民羽客期皆至,疏竹青苔景半斜。

究竟相依何处好,匡山古社足烟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