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
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忆楚王。
殷勤吏部句,今亦诵无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九)》,虽然题目中提到,但这并不是鉴赏的内容。鉴赏的重点应放在诗句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上。
"传道零陵守,兹亭暂解装。" 开篇两句描绘了零陵太守在路途中暂作停留,卸下旅途疲惫的情景,形象生动。
"分群同雁鹜,几日到潇湘。" 诗人以雁鹜为喻,表达自己随从官员队伍前行,期待早日到达潇湘之地的心情,富有画面感。
"班竹思虞舜,赪萍忆楚王。" 这两句运用典故,借斑竹和赪萍寄托对古代贤君虞舜和楚王的怀念,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蕴。
"殷勤吏部句,今亦诵无忘。"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吏部经典诗句的深深记忆和敬仰,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前人智慧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巧妙地融入典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
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
只见树堪种,曾无田可耕。
儿孙何所乐,向此是平生。
五月黄梅肥,终朝密雨微。
绿苔侵竹阁,润气裛人衣。
背陇沾牛去,衔虫湿燕归。
高山发瀑水,夜涨入吾扉。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卮。
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
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高斋谢公殁,此地即危楼。
不改窗中岫,无停川上舟。
壁阴缘薜荔,城暝笑鸺鹠。
万井晓烟合,素霓横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