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篇十首(其十)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形式: 排律 押[养]韵

翻译

此处景致已至绝顶,我悠然自得,独自沉思漫想。
翻开史书回顾前人的行迹,反躬自省探寻往昔的教训。
遥望古人简陋的茅草屋,再看今朝壮丽的宫殿宽广无边。
人们常说厌恶高处的危险,应保持谦虚之心,警惕自满招致倾覆。
虔诚地侍奉上天,对百姓要心怀仁慈与教化。
接纳良言识别忠诚的劝谏,明确法律谨慎施以刑罚奖赏。
作为君王,要做到六五之德(坤卦六五爻,象征柔顺居中)实在难以继承,而效法四三之德(坤卦四爻、三爻,皆象征阴柔顺从)也非轻易可仰望。
广泛推行淳厚的教化,方可承继古代圣王的德政美名。

注释

兹游观极:这里所指的游览观赏已经到达极致。
悠然:悠闲的样子。
独长想:独自长时间地思考。
披卷:翻开书卷。
前踪:前人的踪迹,历史事迹。
抚躬:反省自身。
既往:过去的事情。
望古:回望古代。
茅茨约:茅草屋简陋,形容古时生活的朴素。
瞻今:看现在。
兰殿广:宫殿装饰华美且宽敞,形容现代建筑的宏伟。
人道:人们的常理认识。
恶高危:讨厌高处的危险,比喻不愿处于显赫地位。
虚心:保持谦逊。
盈荡:自满而致倾覆。
奉天:尊奉上天,引申为遵循天道。
竭诚敬:尽心尽力地恭敬。
临民:面对民众,治理国家。
惠养:施以恩惠,养育人民。
纳善:接纳好的建议。
察忠谏:明辨并采纳忠诚的劝告。
明科:明确法律条文。
慎刑赏:谨慎使用刑罚和奖赏。
六五诚难继:像《周易》坤卦六五爻那样高尚的德行很难继承。
四三非易仰:坤卦四爻、三爻的德行虽好,但也非轻易能效仿。
广待:广泛地期待并实施。
淳化:淳厚的教化。
敷:散布,推广。
方嗣:才能继续。
云亭响:古代圣王德政的美誉,比喻美好的政治影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皇宫壮观与帝王理政之美的诗句。诗人以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独自徜徉于宏伟的宫殿之间,回顾历史上的足迹和先人的功业。在仰望古代圣主的居所时,诗人感受到一种敬畏之心,同时也对当前广阔的宫殿感到震撼。

诗中“人道恶高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者过度追求高度和奢华生活的警醒。相反,诗人主张以虚心来防范骄傲自满,以诚敬之心侍奉天命,关怀民众,思考如何养育他们。

“纳善察忠谏”表明了诗人对于收纳良言、审慎听取忠诚建议的重视。而“明科慎刑赏”则显示出对法律制度的清晰与公正,以及对奖惩分明的态度。这些都是理想中的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

接下来的“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可能是在表达某种历史评价或个人感慨,暗示着某些标准或成就难以继续,或是对一些先贤的崇敬之情。

最后,“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则描绘了一种宽广、公正的治理景象,以及一种和谐与美好的社会状态,彷佛可以听到来自高处的清风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帝京壮丽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君主及理政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春池柳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日二首(其一)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二首(其二)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翠微宫

秋光凝翠岭,凉吹肃离宫。

荷疏一盖缺,树冷半帷空。

侧阵移鸿影,圆花钉菊丛。

摅怀俗尘外,高眺白云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