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阻雪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行程被大雪所阻,滞留在宛地,日暮时只能眺望着洛阳。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中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被积雪覆盖,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诗词歌赋。
可惜多次上京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守在这回家的路上。

注释

滞:不流通,引申为滞留。
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
京豫:指洛阳。
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
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莽茫茫:郊野广漠无际。
乡山:故乡的山脉。
村际:中间。
平皋:平原。
文墨:写文章。
属意:倾心。
章句:章节与句子。
十上:多次上书。
此借此科考落第。
裴回: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冬日因雪而不能归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怀乡与孤独的情感。开篇“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表明诗人在宛许一带行走不前,因为心系京城(长安,即今陕西西安),每到日落时分总是向那边眺望。"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则通过广阔荒凉的原野,反衬出诗人内心对远方家乡的渴望与迷惘。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描绘了冬日里一缕孤独的炊烟升起在村落之间,而大雁则飞向遥远的天边,增添了一份凄美。"积雪复平皋,饥鹰捉寒兔"生动地展现了严冬的景象以及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最后,“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书写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而“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则透露出诗人对未能早日返回家乡的遗憾,以及对归途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严寒雪地中的孤独与渴望,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守与期待。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