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注释

沾:润湿。
栖:栖息。
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
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伫立:久久站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月明中的静谧画面,表达了诗人独自徘徊于秋宵之下,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两句,写出了秋天清澈的月亮,它的光辉洒落在露水上,形成了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景象。

接着是"惊鹊栖未定,飞萤捲帘入",诗人用惊起的乌鸦和扑闪的萤火虫来渲染夜晚的寂静与神秘,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则是描绘了家园中的庭院里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以及远处传来的捣衣石的声音,这些都是秋夜特有的景象和声音,让人感到一种凄清与孤寂。

最后,"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而又有些许悲凉的夜晚,对远方亲友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精致细腻的笔触,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秋思与独白,让人在阅读中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清冷而又温暖的情愫。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形式: 古风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

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

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

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

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