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山前即事

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

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

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

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猿猴不再听见呼唤僧人的声音,青翠的烟雾依然笼罩着高峻的山峰。
流水如今流向人间,而山脉曾是从佛国飞来的。
古老的山径在夏日仍有凉意,落叶随风飘下,青色的崖壁因雨水滋润长满了青苔。
游子庆幸自己洗净了尘埃,唱完歌后,在沧浪之水边畅饮一杯。

注释

猿:指猴子。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流:流动。
佛国: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落木:秋天飘落的树叶。
阴润:阴暗潮湿。
客缨:旅人的头巾。
沧浪:古代河流名,这里泛指清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山前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猿不闻呼僧已归”暗示山中的宁静与僧人的隐逸,猿猴不再应答呼唤,可能是因为僧人已经归隐。"翠烟依旧锁崔嵬"则写出山势峻峭,被青翠的烟雾缭绕,显得神秘而静谧。

次句“水今流向人寰去”表达了流水潺潺,连接着人间,反映出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山昔飞从佛国来"则是想象山峦曾是佛国的一部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超凡的意蕴。

"古径夏寒风落木"描绘了夏日凉风吹过,落叶飘零的古老小径,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苍崖阴润雨生苔"进一步描绘了山崖湿润,青苔滋生,显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诗人表达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洗涤心灵的愉悦,歌唱之后,便在山泉旁畅饮,享受这份远离尘世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山的自然景色,寓含禅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收录诗词(107)

周端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词人。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寓临安。宋周密《武林旧事》云其曾经“御前应制”。后出仕,未十年而卒(释斯植《采芝集·挽周彦良》“白首功成未年”)。其词作今存九首,内容多为伤春、怨别,其中有四首“西湖”词。亦能诗,《诗家鼎脔》及《宋诗纪事》收其诗九首。有《葵窗词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三辑有其诗一卷。诗,以影印文渊阁《四车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 字:彦良
  • 号:葵窗
  • 籍贯:建业(今南京)

相关古诗词

咏鹤

觅来雏鹤养经年,认得呼名傍客前。

放去几随云过海,归来一片雪翻天。

翎梳脩竹林间日,影照寒梅涧下泉。

眷恋轩墀应有谓,主人风骨是神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青铜香鸭诗

谁把工夫巧铸成,铜青依约绿毛轻。

自归骚客文房后,无复王孙金弹惊。

沙觜莫追芦苇暖,灰心聊吐蕙兰清。

回头却笑江湖伴,多少遭烹为不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閒居

自笑春来纵酒狂,信缘无定恣寻芳。

杯中似蚁浮来绿,瓮里如鹅脱下黄。

花底枕琴迷洞府,溪边濯足忆沧浪。

一从禁阁辞荣后,不复乘云入帝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人失官归

浮世功名总是虚,纵然轩冕又何如。

趁无白发来侵镜,好买青山去荷锄。

贤圣一丘无用土,英雄几板可疑书。

生涯傥了寒暄计,独抱遗经亦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