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
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注释

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羌笛:乐器,出于羌族,因以名之,其曲音调多凄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适对边疆壮丽景色与孤独生活的深刻感受。首句"北楼西望满晴空"中,“北楼”指的是边城的瞭望楼,通过“满晴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辽远的视觉效果。接着“积水连山胜画中”,则是将自然景观比喻为一幅画作,使人感觉到诗人的赞叹与惊奇。

第三句"湍上急流声若箭",通过对急流声音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力量与速度,给人以紧张感。"城头残月势如弓"则是运用了明显的比喻手法,将残月形似弓弩,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

诗中的后半部分,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垂竿已羡磻溪老"中,诗人通过对垂钓者的羡慕,表露自己渴望平静生活的愿望。而“体道犹思塞上翁”则是诗人在思考着哲学与人生,同时不忘对边疆将士的怀念。

最后两句"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历史上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感受。"羌笛"在这里不仅仅是乐器,更象征着战争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壮丽以及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展示了高适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功力。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独孤判官部送兵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

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征马向边州,萧萧嘶不休。

思深应带别,声断为兼秋。

岐路风将远,关山月共愁。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张瑶贬五溪尉

他日维桢干,明时悬镆铘。

江山遥去国,妻子独还家。

离别无嫌远,沈浮勿强嗟。

南登有词赋,知尔吊长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