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无垢寺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

形式: 古风

翻译

禅房深处藏花香,锡杖上爬满苔藓绿。
秋山如翡翠般清凉,春水柔滑似玻璃。
不嫌墙低遮视线,只怕前行路途长。
不知何人静坐松下,让我想起韦偃画工的风采。

注释

禅房:指修行者的居所。
深花:隐藏在深处的花朵。
锡杖:僧侣出行携带的杖。
古藓:古老的苔藓。
翡翠:碧绿宝石,形容秋山颜色翠绿。
寒:清凉。
春水:春天的流水。
玻瓈:玻璃,形容水清澈透明。
墙太低:比喻障碍小。
路不远:路程不长。
何人:未知之人。
韦偃:唐代画家,以画马著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居禅房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

“禅房闭深花,锡杖生古藓。”开篇两句营造出一幅幽深静谧的景象。禅房是佛教僧侣修行之处,这里被描绘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深闭的花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也可能是环境中自然生长的花朵。锡杖是一种常见于古老寺庙中的植物,生长在墙角或石缝,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软。”这两句通过对四季的描写,突出了自然界的美好。秋山之所以翡翠,是因为秋天山色的深沉而又清新;春水之所以玻瓈(一种透明如玉的形容词),是因为春水温柔而又清澈。

“无嫌墙太低,但恐路不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墙虽低,但并不以为忤,因为这里所追求的是心灵的安宁和超脱,而不是物质上的奢华。只是担心外界与禅房之间的距离不够远,可能会打扰到这份难得的宁静。

“何人坐长松,令我思韦偃。”结尾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思念之情。长松下有人静坐,这让诗人想起了韦偃(唐代隐逸),通过这种对古人隐逸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深远,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收录诗词(33)

张景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宁国县十全堂

医莫以人试,药能生死人。

十失为一次,望而知谓神。

尝闻秦医和,诊君知其臣。

岂无肘后方,埋没随埃尘。

韫师以愈疾,犹如臂屈伸。

华佗医之良,思邈医之真。

谁能不服药,一一如朱云。

斯堂名十全,全人亦全身。

方公谙药性,勇退盖此因。

金玉不足宝,人生系悲忻。

形式: 古风

镇江多景楼次刘改之先生韵

一剑南方定九州,秪今风景不生愁。

山标万里朝天望,江洗中原被发羞。

绿树马嘶阳羡道,青云鹤唳广陵楼。

两京巡狩须过此,长见飞龙挟綵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梅山

作尉南昌日,投书北阙频。

忠言不悟主,直节耻为臣。

汉室多灾异,吴门念隐沦。

挂冠忘宠辱,蒙袂出埃尘。

虹屈英雄气,鸥群自在身。

永怀三洞诀,高谢九江春。

择地开仙馆,看云剪寿巾。

玄台秋步月,虚室夜凝真。

无梦生芳草,留年养大椿。

碧茸香不断,青鸟性偏驯。

太液刀圭就,中黄道路新。

武夷空坠马,郁木竟栖神。

绛节虽朝帝,灵波尚济民。

一名传旧史,千古事严禋。

瑞气生仙药,清风付羽人。

坛遗金鼎像,井锁玉华津。

地接洪崖府,溪通剑水滨。

鹤归云抖擞,龙起石鳞皴。

已悟身为患,元期德有邻。

青山不忘我,今日是天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何年流水恨,昨夜小桥春。

纵有相逢地,都无可寄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