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明府赴招义县

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在古老的濠梁县城边,踏上行程去往帝王的都城。
携家带口行进在道路上,翻越波涛好似穿越了时间。
马车驶过芳香的草地,官吏踏着落花前来迎接。
傍晚时分,远处的城郭依稀可见,春日沙洲上鸟儿也不受惊扰。
谯国之地在风烟中显得遥远,楚地田野上的桑树和柘树铺展平整。
如何以文书教化人心,让长长的淮河直到海边都清澈安宁。

注释

濠梁: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历史上曾为县城。
结束:准备妥当,整理行装。
王程:指前往朝廷或君主所在地的行程。
道路:行程,路途。
波涛:比喻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隔月行:形容旅途漫长,仿佛与世隔绝多时。
车临:车驾到达。
芳草:散发香气的草,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
吏踏:指地方小吏前来迎接。
落花迎:落花满地,象征春天及欢迎的场景。
暮郭:傍晚时的城郭。
春洲:春天的沙洲。
风烟:风中的烟雾,这里形容远方景物模糊。
谯国:古地名,泛指古代地域,此处在诗中可能代指远方。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见的树木,代表乡村田园风光。
楚田:楚地的田野,楚为古国名,此指广阔的南方地区。
何以:凭什么,如何。
书能化:通过文化、教育来感化人心。
长淮:指淮河,此处特指其较长的流域。
彻海清:直至海边都清澈,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县城别离的画面,通过对濠梁古县城的描述和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

“濠梁古县城”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地点,同时也为下文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结束赴王程”则表明了送别之行的目的地和情境,王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某人的名字,但在这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方向、一种任务。

“道路携家去”显示出诗人对朋友一家将要远行的情形,以及这次告别带来的离愁别绪。“波涛隔月行”则通过水面的波涛和夜晚的明月,渲染了一种分离中难以跨越的距离感。

“车临芳草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车辆停靠在鲜花盛开的芳草之下的情景,而“吏踏落花迎”则展现了官府差役踏过春日落花前来迎接的情形,表现出一种对待遇的尊重和急迫。

“暮郭山遥见”表达了送别后的留恋和远望,“春洲鸟不惊”则描写了一种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相互独立的和谐画面,即便是人声鼎沸,春天的小岛上的鸟儿也不感到惊慌。

“风烟谯国远”一句通过风和烟雾来烘托出国土的辽阔,而“桑柘楚田平”则描绘了一种农耕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园和土地的深情。

最后,“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通过文字来传递情感、超越空间的愿望,同时也暗示着水流从江淮直抵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豪迈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送别的情境,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送韩校书赴江西

车马东门别,扬帆过楚津。

花繁期到幕,雪在已离秦。

吟落江沙月,行飞驿骑尘。

猿声孤岛雨,草色五湖春。

折苇鸣风岸,遥烟起暮蘋。

鄱江连郡府,高兴寄何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哭张籍司业

先生抱衰疾,不起茂陵间。

夕临诸孤少,荒居吊客还。

遗文禅东岳,留语葬乡山。

多雨铭旌故,残灯素帐闲。

乐章谁与集,垄树即堪攀。

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寄羽林卢大夫将军

将军直禁闱,绣服耀金羁。

羽卫九天静,英豪四塞知。

望云回朔雁,隔水射宫麋。

旧国无归思,秋堂梦战时。

门风荀氏敌,剑艺霍家推。

计日旌旄下,萧萧万马随。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寄题庐山二林寺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

名齐松岭峻,气比沃州浓。

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

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

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

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

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

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

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

岚光生叠砌,霞焰发高墉。

窗籁虚闻狖,庭烟黑过龙。

定僧仙峤起,逋客虎溪逢。

濩落垂杨户,荒凉种杏封。

塔留红舍利,池吐白芙蓉。

画壁披云见,禅衣对鹤缝。

喧经泉滴沥,没履草丰茸。

翠窦欹攀乳,苔桥侧杖筇。

探奇盈梦想,搜峭涤心胸。

冥奥终难尽,登临惜未从。

上方薇蕨满,归去养乖慵。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