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司理二首(其二)

对敌何曾挫一毫,避人堪笑却成逃。

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

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

儿童已办新诗句,拟钉门符换旧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面对敌人从未退缩过一分一毫,躲避人群时的行为让人嘲笑,却是逃跑一般。
不必再想着在简陋的家中射出三支箭,不如暂且带着双鬓的白发去参加科举考试。
年轻时虚度光阴,如同流水般流逝,直到老年才明白隐居山林的高远。
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新的诗句,打算用它们替换门上的旧桃符以迎接新年。

注释

对敌:面对敌人。
何曾:从未。
挫:退缩。
一毫:一分一毫。
蓬户:简陋的家。
飞三箭:射出三支箭。
椿闱:科举考试。
带两髦:带着白发。
年少:年轻时。
枉随:虚度。
流水去:流逝。
入山高:隐居山林。
儿童:孩子们。
新诗句:新的诗句。
门符:桃符。
旧桃:旧的桃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目为《次韵王司理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首句“对敌何曾挫一毫”表明诗人面对敌人从未有过退缩或失败,显示出他的坚韧和勇气。然而,“避人堪笑却成逃”则揭示了他另一面,即在日常生活中,他选择避开人群,这种行为被诗人自嘲为逃避,带有几分无奈和自省。

“莫思蓬户飞三箭,且向椿闱带两髦”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意指不必过多怀念过去的勇猛,现在更应专注于家庭和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椿闱”代指父母,“带两髦”指的是照顾双亲,显示了诗人的孝顺之情。

“年少枉随流水去,老来方悟入山高”是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年轻时的冲动和轻狂随着时光消逝,老年时才明白深沉和内敛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深度。

最后一句“儿童已办新诗句,拟钉门符换旧桃”描绘了家庭的温馨场景,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新的诗句,准备替换新年时的旧桃符,寓意着家庭的传承和新年的希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我反思和生活琐事,展现了诗人从青年到老年的成长历程,既有豪情壮志,也有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醇甫藏秃笔三首(其三)

剡剡兰台缀不亭,翩翩鹦鹉健相陵。

少时锋颖先毛遂,晚岁头颅嗣祖能。

杜老壁间留扫马,符王宫里罢栖蝇。

莫欺贫士无檀施,时向文房度一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次韵王醇甫藏秃笔三首(其二)

黑头期汝作东亭,短发愁予对杜陵。

髡者此时今守积,颖乎平日尔诚能。

屡题秀句文如凤,几注仙经细似蝇。

可是诗人偏爱惜,诗人双鬓渐成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次韵王醇甫藏秃笔三首(其一)

鼻祖有功平水土,耳孙无宅寄邱陵。

蚤因蒙氏收微效,晚向秦皇谢不能。

逸少凭渠取舒雁,阿思为尔逐飞蝇。

王郎世契真如此,莫讶为儒却爱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次韵卢漕木芙蓉二首(其二)

吹残池面旆中央,幻出台前艳粉光。

衣典欲催愁杜老,鬓霜难拒笑潘郎。

风来尚恐波生陆,暑退犹疑叶可觞。

拟种陶朱三百树,广文茅屋未应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