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香岩与何希渊陈勉仲联辔

市井三墩北,招提百丈东。

晴云披叆叇,寒日弄曈昽。

滴沥林梢雨,凄凉盖影风。

我惭追骥足,策蹇走巴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位于市井中的三墩北边,百丈东边有座寺庙。
晴朗的天空中云层浓厚,寒冷的太阳光线微弱。
雨点滴滴答答落在树林梢头,冷风吹过,显得格外凄凉。
我感到惭愧,无法像骏马般疾驰,只能骑着跛足的驴子前行。

注释

市井:指城市中的街道或市场。
招提:佛教寺庙。
叆叇:形容云层浓厚。
曈昽:阳光微弱不明的样子。
滴沥:雨点连续下落的声音。
凄凉:冷清、悲凉。
追骥足:追赶骏马的速度。
策蹇:驾驭跛足的动物(如驴)。
巴僮:四川等地的仆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市井三墩北,招提百丈东"两句,勾勒出一处山水胜地的地理位置。"市井"通常指人烟稠密之地,而"三墩"则可能是特定地点的名称或地貌特征;"招提"则是佛教用语,意指寺院前的广场或高台。这两句通过对比,既映射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开阔与辽阔,又揭示了人间烟火与清净佛地的对立。

接着的"晴云披叆叇,寒日弄曈昽",则是对天气景象的描绘。"晴云"指的是清朗无雨的云彩,而"披叆叇"形容云层如同轻柔的织物舒展开来;"寒日"暗示秋冬季节的阳光温暖不足,"弄曈昽"则是说太阳似乎在玩耍着那淡薄的晨晖或傍晚余晖。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淡远而宁静的情怀。

至于"滴沥林梢雨,凄凉盖影风",则是对听觉和感觉的细腻描写。"滴沥"形容小雨滴答之声,而"林梢"可能指树木间的空间;"凄凉"表达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盖影风"则是说这种氛围下,连风也似乎带上了阴影,使人感到不寒而栗。

最后两句"我惭追骥足,策蹇走巴僮",显露出诗人的自谦与向往。"我惭"即自谦之意,表达了对自己的不足和内心的不满;"追骥足"则是比喻自己想要赶上那些才华横溢的人物,如同追逐飞奔的骏马脚步;"策蹇走巴僮"中,"策蹇"形容行动迟缓而艰难,"走巴僮"可能指向往一种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个人理想。它不仅是一次山水之旅的记录,更是诗人情怀与自然美景交融的艺术呈现。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题浮光丘家山寺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昽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黄梅驿舍壁间

石润占梅雨,山寒应麦秋。

清风鸣翠筱,疏雨湿红榴。

古驿苔封砌,荒城柳映楼。

高吟一瓯茗,聊为故人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赠五祖山净老

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古若之上人

滟潭澄碧见师心,我欲穷源何处寻。

万壑松风酬夜讽,一犁花雨发春吟。

不妨契阔三年别,却得留连数日阴。

竹外小桃开也未,灵云应已久披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