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巡酒,余饮之,云莫作醋,错著水来否?后数日,携家饮郊外,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二首(其二)

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在花丛中随意饮酒,身边没有任何其他物品,只挂着一个葫芦。
葫芦已经倒空,如同潘子的错误选择(可能指酒水不足),现在又想寻找你的家中是否有更好的美酒。

注释

野饮:在野外饮酒。
花间:花丛中。
百物无:没有其他东西。
杖头:手杖上。
惟:只有。
挂:挂着。
一葫芦:一个葫芦。
倾:倒空。
潘子:可能是某人的名字,也可能代指酒。
错著水:酒水不足。
更觅:再寻找。
君家:你的家。
甚酥:更好的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在一个春日的郊外游历中,享受着自然之美,同时也享用了友人刘监仓家的煎米粉作的饼子和潘邠老家的逡巡酒。这一切都是在与朋友欢聚的轻松氛围中进行的。

诗中的“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之中享受美食的场景,那根葫芦可能是装酒的容器,挂在手杖上,显示出一种游子的随性与自在。接下来的“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则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期待和享受,他已经品尝了潘家的酒,并且认为刘监仓家的米粉作的饼子非常香醇。

整首诗通过对饮食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友谊和美食的深厚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苏轼个人的豁达与幽默,他喜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创作诗词,与朋友们共享生活的乐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赠杨耆,并引

孤村微雨送秋凉,逆旅愁人怨夜长。

不寐相看惟枥马,悲歌互答有寒螀。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

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

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长腰尚载撑肠米,阔领先裁盖瘿衣。

投老江湖终不失,来时莫遣故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参寥

芥舟只合在坳堂,纸帐心期老孟光。

不道山人今忽去,晓?啼处月茫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我记江边枯柳树,未死相逢真识面。

他年一叶溯江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