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打破太虚空,如何寻不得。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仁勇所作的《偈八首》中的第二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寻找某种事物或境界的追寻和探索。"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这里的“弥勒”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智慧或者救赎之物,在天上人间都难以寻觅。"打破太虚空",意味着超越常规的界限和想象,试图穿透虚无的宇宙。"如何寻不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突破困境、找到答案的决心和期待。
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通过寻找弥勒这一象征,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意义和寻求真理的过程。诗人在寻找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不详
云门妙喜真,云台居士画。
利钝不相资,展向虚堂挂。妙利中钝,钝得颟顸。
云台钝中利,利得脱酒。
如今利钝都挂壁,师子翻身绝踪迹。
踪迹无,便涂糊,一时分付诸大夫。
唵摩尼达里悉利苏卢。
妙高堂,随所至。榜未悬,落第二。似猛焰,藏蚊蚋。
拟承当,生妄计。德云师,安有作。在别峰,亦宽廓。
住佛地,何所吒。我作铭,任图度。
触处无碍,得大自在。达磨脊梁,释迦脑盖。
夫是之谓普明老人,敢与诸尘作对者也。
示无作相,击涂毒鼓。行无缘恶,诛佛诛祖。
如是见得普融,妙喜未敢相许。
直下来也,如龙似虎。
一槌打破太虚空,至今一缺无人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