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湘蒋尉(其一)

我学言诗诗不奇,蒋君言命却能诗。

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

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学习写诗并不奇特,蒋君擅长谈论命运却能写出诗篇。
寒冬时节,松树依然坚韧不改,春天的信息还未到来,梅花已经预知了消息。
回归山林比在江湖漂泊更适合我,尽管年纪大了,但这样的生活更适宜。
辰州距离湘南非常接近,我打算去那里获取建造柴桑小屋所需的材料。

注释

我: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自己。
学:学习。
言诗:写诗。
诗不奇:写的诗并不特别出众。
蒋君:对某人的尊称,这里指某位朋友。
言命:谈论命运。
能诗:有作诗的能力。
岁寒:严冬。
如许:如此。
松不改:松树不改变坚韧本性。
春信:春天的信息。
梅已知:梅花已经感知到春天的到来。
丘壑:山川沟壑,指隐居之地。
归去:回去,归隐。
好:适合。
江湖:泛指四方,常指在外漂泊。
匪:非,不是。
老来宜:年老时更适合的生活。
辰州:地名,古代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湘南:湘江以南地区。
办取:准备获取。
柴桑:地名,晋代陶渊明曾居住的柴桑县。
三径资:建造简陋居所的材料。

鉴赏

此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淡远,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开篇即以“我学言诗诗不奇”自谦,显示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同时通过对比,“蒋君言命却能诗”则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接着,"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写景生情,将自然景象与人事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对坚守品德和对未来美好预期的期待。其中,“岁寒”、“未来”等字眼勾勒出时间流转,而“松”与“梅”的不屈不挠,则喻指人的高洁节操。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一句,则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情趣。"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最后两句,更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操与平淡中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焦吏部造朝(其二)

火云赫赫汗衣流,人望公来望有秋。

契托棣华承缱绻,辞陈桑土愿绸缪。

行为霖雨千畴足,坐解西风一段忧。

从此江头波浪息,柳边赢得伴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焦吏部造朝(其一)

向来借箸在筹帷,今趣魁缠入太微。

汉郡奚劳汲生守,洛人喜见范公归。

要持真是明公论,莫急同心济事机。

见说九重勤侧席,细陈长策慰宵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其二)

自屈星屏佐碧油,艰危同济此风舟。

平山杨柳留佳话,庾岭梅花想胜游。

公到玉阶宜抗论,我寻画舸便归休。

他时若访无真里,野水中间一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其一)

渡江华阀尚毡青,人物林中早有声。

官辙久更谙世路,边筹熟试洞戎情。

整镳向阙人多羡,出幕持麾古所荣。

盍为王言留禁闼,美才何止仅专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