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披着铁甲的战马和胡地的皮衣,从汉军营地出发,
指挥百路兵马救援危急中的龙城。

注释

铁马:装备坚固的战马。
胡裘:胡地的皮衣,指边疆战士的服装。
汉营:汉朝的军营。
分麾:分派指挥。
百道:众多道路。
龙城:古代对敌方要塞或重要城市的称呼。
左贤:左贤王,匈奴的高级官员。
旌竿折:旗帜折断,象征军队受挫。
过在将军:错误在于将军。
不在兵:不在于士兵的过失。

鉴赏

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战事,展现了边塞的紧张与冲突。首句"铁马胡裘出汉营",通过对骑兵装备的形象描述,传达了战争即将爆发的紧迫氛围。"分麾百道救龙城"则显示了战事的复杂和激烈,"麾"指军队的旗帜,"百道"意味着从不同的方向、多条道路同时发起攻击,以救援被围困的城市。

接下来的两句"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则透露了战事中的悲壮与无奈。"左贤"可能指的是某位勇猛的武将或英雄人物,但即便是这样的人物,在这场战争中也不得不退,"旌竿折"象征着旗帜断裂,意味着军队的溃败和士气的低落。最后一句"过在将军不在兵。"则更加凸显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在战乱中都可能生离死别,这里的"过"字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和心理状态的刻画,传递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争带来的破坏。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在战乱中的无力感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55)

常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字:号不详
  • 生卒年:708-765

相关古诗词

塞下曲四首(其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塞下曲四首(其二)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塞下曲四首(其三)

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塞下曲四首(其四)

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