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其三)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伊阙遥临凤阙前,龙门女几气苍然。

唐朝御路依稀在,犹想东巡尘暗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伊阙远望着凤阙之前方,龙门山的女几峰气象苍茫。
唐朝时的皇家道路似乎还隐约可见,仿佛还能想象当年皇帝东巡时尘土飞扬的天空。

注释

伊阙:古代洛阳附近的两座山,这里代指洛阳。
凤阙:皇宫的南门,代指长安或洛阳的皇宫。
龙门:洛阳南边的著名山隘,有龙门石窟。
女几:龙门山的一座山峰。
唐朝御路:唐朝皇帝出行的道路。
东巡:皇帝向东巡视或巡游。
尘暗天:形容尘土弥漫,天空昏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熙宁壬子年八月洛阳考试举人后,途经伊阙、龙门和嵩少之间的所见所感。首句"伊阙遥临凤阙前"以伊阙对洛阳宫阙的映衬,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皇权的痕迹。"龙门女几气苍然"则借龙门石窟的雄浑气势,寓言岁月的久远和自然的伟力。

"唐朝御路依稀在"暗示昔日皇家的道路虽已模糊不清,但仍能让人想象当年皇帝东巡的盛况。最后一句"犹想东巡尘暗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的追忆,以及对历史遗迹在时光流逝中逐渐被风尘覆盖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空间为线索,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洛阳地区深厚的历史情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其一)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缥缈危谯面面山,朝来云作雨潺潺。

忽然风卷归何处,百里阴晴反掌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其四)洛阳试院楼上新晴五绝

天坛王屋北侵河,高比嵩丘一倍多。

小有清灵今尚在,俗缘深重奈成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洪休上人少年读书以多病出家居泐潭为马祖修塔以三绝句来谒答一首

早除郎将少年狂,祖塔结缘归故乡。

习气未消馀业在,逢人依旧琢诗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逊自淮康酒官归觐逾旬而归送行二绝句(其二)

乘田委吏责无多,旧学年来竟若何。

开卷新诗可人意,到官无复废吟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