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朝行丧名节,岳色惨天风。
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
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清晨踏上归途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悲凉和孤寂之感。"丧名节"暗示了某种失落或哀伤的开始,而"岳色惨天风"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肃杀与萧瑟,给人以压抑之感。
"待漏秋吟断"中的"待漏"指的是等待夜晚的结束,即将近黎明时分,"秋吟断"则是秋风中断续不断的声音,如同行者的哀叹一般。"焚香夜直空"表达了在漫长而孤独的夜晚里,点燃香料以慰藉心灵,但最终也只能留下空寂。
"骨寒依垄草"形容了深夜中行者的身体因寒冷而变得僵硬,只能依靠路边的草丛取暖。"家尽逐边鸿"则表达了行者在寻找归宿的过程中,一家家户口都离他远去,仿佛只有大雁在天际飞翔,与他同悲。
最后两句"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中,一"吊"字用得甚妙,它既可解作对故人的一番缅怀,也可理解为对已经逝去事物的追念。而"知音"则是指能懂得自己心声的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已逝的友人或亲人。"归来碎峄桐"则描绘了行者在经历了一系列悲伤事件后,终于回到家乡,但所见之景却是一片萧瑟,连山中的桐树也似乎在诉说着断裂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行者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不详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我重君能赋,君褒我解诗。
三堂一拜遇,四海两心知。
影挂僧挑烛,名传鹤拂碑。
涪江吊孤冢,片月下峨嵋。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
满楼山色供邻里,一洞松声付子孙。
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绕门。
华省支残俸,寒蔬办祭稀。
安坟对白阁,买石折朱衣。
蜀客弹琴哭,江鸥入宅飞。
帆吹佳句远,不独遍王畿。
携文过水宿,拂席四廊尘。
坠果敲楼瓦,高萤映鹤身。
点灯吹叶火,谈佛悟山人。
尽有栖霞志,好谋三教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