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二)次韵答季良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

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

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

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

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忘餐。

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

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

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随意谈论秋天的到来,我的心却懒于前往,梦中又回到了海上的三座岛屿之间。
那时我想起了戴着黄帽的老者,就像我一样,面容苍老,生活在山林之中。
天上的仙人管理着官府,哪里比得上我在人间的逍遥自在。
云彩没有尽头,泉水自然流淌,这种心境原本就是悠闲的。
在这寂静的环境中,与你共享松桂园的美景,连饭都可以忘记吃。
更何况春天的山峦上,琼枝玉蕊盛开,美不胜收。
如果有人问起我隐居的意图,别说是飞鸟归巢,那太浅显了。
在无需言语的深山半岭,像孙登那样高雅的韵致,更是难以企及。

注释

乘槎:古代神话中的木筏,这里指遨游太空。
黄帽:古人常以黄帽形容年老。
萧散:形容心境闲适,散淡。
尘寰:尘世,人间。
琼枝玉蕊:比喻美好的事物,如玉树琼花。
幽栖:隐居,幽静的居所。
孙登:三国时期隐士,以其高洁闻名。

鉴赏

这首宋词《满庭芳·其二》是晁补之所作,通过对秋季的闲适描绘和对仙境的想象,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开篇“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俗世、遨游仙境的向往。接着,“黄帽”、“老山颜”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清闲时光,享受自然的恬淡生活。

词中通过对比“上界仙人官府”与“我、萧散尘寰”,表达了对尘世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接下来的“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在与友人的交流中,诗人感到“寂寥”却也“陪君好语”,忘却了世俗的烦恼。词中提到的“琼枝玉蕊”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春山的秀美更增添了诗情画意。当被问及隐居的意图时,诗人以“飞鸟知还”为喻,暗示自己并非逃避,而是寻求内心的归宿。

最后,诗人以“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收尾,借典故表达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理解的志向。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晁补之清新脱俗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一)忆庐山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膺十二钗

鸥起苹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

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带、远雨丝垂。

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动分携。

竹林、高晋阮,阿咸潇散,犹愧风期。

便弃官终隐,钓叟苔矶。

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

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片帆归。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

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

报恩心事,投老拼悠悠。

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

成何事,夷犹桂楫,兰芷咏芳洲。

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

算不须,临歧惝恍迟留。

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

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其一)谯园饮酒为守令作

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

史君才誉,金殿握兰人。

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愁来不醉。

不醉奈愁何,汝南周,东阳沈,劝我如何醉。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