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净寺四首(其二)

常苦人间不尽愁,每拚须是入山休。

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

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

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所作的《宿净寺四首(其二)》。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世间纷扰和内心忧虑的感慨。首句“常苦人间不尽愁”直接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烦恼的深深忧虑,他感到人间的愁苦无尽无休。

第二句“每拚须是入山休”表达了诗人试图逃避现实,寻求宁静的愿望,通过隐居山林来摆脱世事的困扰。然而,即使身在山中,“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诗人仍无法完全隔绝内心的忧虑,夜晚的静谧反而使他的思绪更加翻腾。

接着,诗人借“百战西江方底定”暗示国家战乱未息,南方地区仍有动荡,“六飞南甸尚淹留”进一步强调了朝廷决策的迟缓,未能迅速平定局势。这种社会现状让诗人深感忧虑,呼唤有人能扭转乾坤,改变时局。

最后一句“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诗人发出疑问,谁能真正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是否能积极筹划,解决眼前的危机?这既是对个人困境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高层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王守仁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个人对于治世之道的思考,展现了他作为儒家学者的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其二)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

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

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舟夜

随处看山一叶舟,夜深霜月亦兼愁。

翠华此际游何地?画角中宵起戍楼。

甲马尚屯淮海北,旌旗初散楚江头。

洪涛滚滚乘风势,容易开帆不易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二首(其一)

中流片石倚孤雄,下有冯夷百尺宫。

滟滪西蟠浑失地,长江东去正无穷。

徒闻吴女埋香玉,惟见沙鸥乱雪风。

往事凄微何足问,永安宫阙草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二首(其二)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