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惨惨凄凄秋渐紧,风雨更潇潇。强把炉薰寄寂寥。

无语立亭皋。客路十年成底事,水国更停桡。

苍鸟横飞过野桥。人不似、汝逍遥。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翻译

秋天的景象越来越凄凉,风雨声也更加萧瑟。勉强借着炉火取暖来排遣寂寞。
我默默无言地站在水边的亭子上。十年的漂泊,究竟成就了什么,只能在水乡停留。
一只苍老的鸟横掠过田野上的小桥。人不如你,如此自由自在。

注释

惨惨凄凄:形容景象凄凉。
秋渐紧: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风雨更潇潇:风雨声更大。
炉薰:炉火散发出的香气。
寂寥:孤独寂寞。
亭皋:水边的亭子。
客路:旅途。
十年成底事:十年的漂泊有什么结果。
水国:水乡。
停桡:停下船桨。
苍鸟:苍老的鸟。
野桥:田野上的小桥。
汝: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末将临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开篇“惨惨凄凄秋渐紧”,秋意浓重,气氛悲凉;“风雨更潇潇”,则是对外界自然景象的渲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不安。

接着,“强把炉薰寄寂寥”,通过点燃炉火来温暖身心,但这只能暂时缓解孤独寡欢的情绪。"无语立亭皋"表达了诗人在空旷的亭台之上,面对着萧瑟秋景,内心却是沉默不语,感慨万千。

“客路十年成底事”一句,则透露了诗人长期漂泊异乡,历经岁月流转,最终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留恋。“水国更停桡”则是在表达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即使身在他乡,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眷恋。

“苍鸟横飞过野桥”,景色转换,通过一群群乌鸦穿梭于荒废的小桥上空,增添了一份秋日的萧瑟和荒凉。最后,“人不似、汝逍遥”则是对比之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叹自己与自由自在的鸟儿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牵绊。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幽深,情感真挚,是一篇典型的抒发个人情怀和乡愁之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己未三月六日四明窗会客

流芳只怕春无几。拼夜饮、更才二。

不用追他欢乐事。

绮窗朱户,燕帷莺馆,多少人憔悴。

踏歌梦想江南市。管春尽、扁舟放行李。

寒食休倾游子泪。

归去来兮,不如归去,铁定知今是。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一)

黄昏先自无情绪。更几阵、风和雨。

闲把楼头更点数。挑残灯烬,装成香缕。

此际凭谁诉。新词旧曲歌还住。欲说相思渺无处。

围定寒炉人不语。

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其二)和刘长翁右司韵

人生南北如歧路。惆怅方回断肠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苇汀芦岸,落霞残照,时有鸥来去。

一杯渺渺怀今古。万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绿蓑便野处。

有山堪采,有溪堪钓,归计聊如许。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青玉案

十年三过苏台路。还又是、匆匆去。

迅景流光容易度。

鹭洲鸥渚,苇汀芦岸,总是消魂处。

苍烟欲合斜阳暮。付与愁人砌愁句。

为问新愁愁底许。

酒边成醉,醉边成梦,梦断前山雨。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