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廿咏(其九)瑟瑟咏

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

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

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

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在萧瑟的焦山下,我默默采石已有数年。
这些石头被制成珍珠装饰在珍贵的发髻上,或作为未雕琢的玉与金饰相间。
它们的颜色深入云霄之中,光泽在黑沙岸边闪耀。
世人如此偏爱这些宝石,可又有谁会想起楚地也有贤才呢?

注释

瑟瑟:形容风声或细碎的声音,这里指环境的清冷寂静。
焦山:可能指代一个地点,具体情境中应是一座山名,这里象征着采石的地点。
悠悠:长久、遥远的样子,这里指时间的漫长。
采几年:指采石工作已经持续了多年。
为珠:被制作成珍珠(比喻珍贵的宝石)。
宝髻:装饰着珠宝的发髻,古代妇女的发型装饰。
作璞:保持原始未加工的状态,璞指含有玉的石头。
金钿:镶嵌有金银宝石的首饰。
色入:颜色渗透到,形容色彩鲜艳、引人注目。
青霄:青天,高空,形容宝石色泽高远、纯净。
光浮:光泽浮动,显示出宝石的耀眼。
黑碛:黑色的沙滩或沙漠,暗指环境的恶劣,反衬宝石的光彩。
世人:普通人,大众。
偏重:特别看重,偏好。
此:指代前面提到的宝石。
楚材贤:楚地的贤能之士,比喻有才华但未被赏识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开篇"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两句,以焦山为背景,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历史久远、时光静好的氛围。

接着"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一联,则是从人物形象上着笔。诗人细致地刻画了女性装饰珠宝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能见到古代女子精心打理头饰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华美和奢侈。

"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一联,是对前述情境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色”指的是珠宝的光彩,它如同云雾一般渗透进了青色的天空;而“光”则是这种装饰发出的光辉,仿佛能在黑暗中浮动。这两句极力渲染出了古代宫廷或贵族生活中的奢华与美丽。

最后"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一联,则是一个转折。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和人才的培养。这里“楚材”指的是历史上楚国的贤才,代指有才能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宫廷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深邃而又不无讽刺意味的美学观察。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敦煌廿咏(其十三)墨池咏

昔人精篆素,尽妙许张芝。

草圣雄千古,芳名冠一时。

舒笺行鸟迹,研墨染鱼缁。

长想临池处,兴来聊咏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敦煌廿咏.题隐士咏

青溪逐水著渔樵,策杖褰衣屡蓦桥。

鸟坐春池双影近,人呼幽谷两声遥。

祥烟五色飞仙电,瑞草千丛间药苗。

河畔曲肱而取饮,嫌烦且弃树中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敦煌□□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

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

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