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冈治

千松万竹荫真祠,多少寻真不记归。

枕石池台全似古,穿云溪涧一如飞。

玄猿夜久鸣寥阒,黄鹤风高入太微。

直自六天浑屏静,圣功何代不皈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千棵松树万丛竹林遮蔽着真实的祠堂,有多少人寻找真理却忘了回家。
枕着石头的平台和池塘都显得古老,穿过云层的溪涧仿佛在飞翔。
深夜里的黑猿长久地鸣叫,空旷寂静;黄鹤在高风中飞向天空深处的太微星官。
自从六天开辟以来,这里始终保持着宁静,圣人的功绩在哪个时代不被人们敬仰归依。

注释

真祠:指供奉神灵或先贤的祠堂,这里可能指道教的道观。
寻真:寻找真理或寻求超然之道。
枕石:形容石头为枕,象征自然与古朴。
太微:中国古代星官名,象征天宫。
六天:古代神话中的宇宙创世时期。
圣功:指圣人的功绩或教化之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古朴的山林之地,千松万竹交织成荫,真祠巍然,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诗人在此徜徉,不觉间忘记了归途,这种忘我之境正是诗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枕石池台全似古”一句,通过对古老石头和池台的描绘,传达出时间的静止和永恒。接下来的“穿云溪涧一如飞”则展现了山水之间流动变化的美丽景象,溪涧如同飞鸟般自在地穿行于云间。

在夜深人静之时,“玄猿夜久鸣寥阔”,黑猿在夜晚长时间地叫唤,声音空旷而又孤独。紧接着“黄鹤风高入太微”一句,则是描写了黄鹤乘着风势翱翔至天际的壮丽画面。

最后,“直自六天浑屏静,圣功何代不皈依”,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这里的“六天”指的是佛教中的六个欲界天,而“浑屏静”则是对心灵世界的一种描绘,表明诗人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圣功何代不皈依”则是在赞叹某一历史时期或人物的伟大成就,这种成就是历代都值得尊崇和追随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圣功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平盖治

昔人已去附龙鳞,神气犹存录籍真。

洞口记曾三拜日,云间别是一家春。

钓丝无迹龟鱼静,樵客忘机虎豹驯。

金井未经新汲引,已无胸次一纤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本竹治

有兴来登最上山,真风长在可跻攀。

世间浊质能相信,云外清游岂肯闲。

怪石欲飞明落落,惊湍直下响潺潺。

寻常众目应难见,云拥真人暗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立秋之夕对酒成章粗遣清景以招佳咏

闪闪秋光好,行行万宝成。

松高孤鹤唳,竹密一蝉鸣。

大醉衣襟湿,空歌风度清。

腰琴宜更作,楚泽有馀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后城治

近枕长河即化坛,拟超坛侧到河干。

丹砂在地经冬暖,玉竹成林入夜寒。

水鹤应思冥象外,山翁愁不到眉端。

杖头已指丹霞景,密有尘罗络我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