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其十一)

渐台未败焰恢张,竟有征书到草堂。

不许杜微甘寂寞,似云谢胐善文章。

胁污阳托怜才意,却聘阴怀觅死方。

彻幸未蒙投阁辱,苟全性命托穷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七十自寿(其十一)》由清代诗人林纾所作,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权力、才华以及生死的深刻思考。

首联“渐台未败焰恢张,竟有征书到草堂”描绘了一幅权力与欲望交织的画面,渐台虽未倒塌,但其火焰般的影响力仍在扩张,最终连隐居之地草堂也受到了权力的触及。这里“征书”既可理解为权力的召唤,也可视为命运的安排,暗示了诗人身处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无奈与被动。

颔联“不许杜微甘寂寞,似云谢胐善文章”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杜微象征着才华横溢而不甘寂寞之人,而云谢胐则比喻为善于文章的文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名声的渴望,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与挣扎。

颈联“胁污阳托怜才意,却聘阴怀觅死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权力的压迫下,诗人被迫屈从,但内心仍怀有对才华的怜惜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觅死方”一词透露出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思,以及在权势面前可能选择的极端态度。

尾联“彻幸未蒙投阁辱,苟全性命托穷苍”则是对诗人一生境遇的总结。虽然没有遭受古代文人常见的“投阁”之辱(即因不满朝廷而自杀),但为了保全生命,只能寄希望于自然(“穷苍”指天空或大自然)。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妥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展现了林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与深刻思考,既有对才华与名声的追求,也有对权力与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索。

收录诗词(35)

林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十自寿(其十二)

宦情早淡岂无因,乱世诚难贡此身。

移译泰西过百种,传经门左已千人。

自坚道力冥机久,不饮狂泉逐世新。

坐对黄花微一笑,原来有味是能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七十自寿(其十三)

谁拥皋比扇丑图?磨牙泽吻龁先儒。

江河已分随流下,名教何曾待我扶。

强起捋须撩虎豹,明知袭狗类鼱鼩。

一篇道命程朱录,面目宁甘失故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七十自寿(其十四)

作客长安二十年,时闻乞米到门前。

食贫与子尝同病,博施如尧岂有权。

未敢自侪游侠传,不妨略剖卖文钱。

肯从杜白矜裘厦,阳羡曾无半亩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十自寿(其十五)

能排元美惟熙甫,稍近昌黎只穆修。

二子苦甘微有会,一时毁誉竟何忧。

终身恨未几神味,下手深知避镂锼。

四十年来炉火候,不偏刚处岂偏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