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思美诗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通过对圣贤与凡人的对比,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自我约束的推崇。诗中以“圣贤怀德觉顽愚”开篇,点明了圣贤之德与凡人的区别,圣贤之心怀仁德,能洞察凡人的愚昧。接着,“出处难将一局拘”一句,暗示了圣贤的处世之道并非遵循固定的规则或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坐榻穿时真乐在,辙轮环处苦心纡”两句,通过“坐榻穿”与“辙轮环”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圣贤与凡人在生活态度上的差异。坐榻穿时,圣贤享受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而凡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却往往感到身心俱疲。这反映了圣贤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享乐。
“功存克己坚持足,愿结成民取次符”则进一步阐述了圣贤的品质,强调了自我克制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圣贤不仅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还致力于为民众谋福利,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举世簪缨为若事,荣名绝与至人殊”表达了对世俗追求的反思。在世人追逐权贵、名誉的过程中,圣贤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的追求超越了物质与名利,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句诗揭示了圣贤与凡人价值观的根本差异,突出了高尚品德与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思美诗十首(其六)》通过对比圣贤与凡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