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

君恩赐告许归来,雨后中庭有绿苔。

起问日高三丈久,卧闻车过九门开。

泥封连日传新语,腕脱知君有轶才。

待得晴乾追后乘,未应尘土热如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皇上恩准我回家,雨后庭院长满青苔。
我起身询问太阳已高挂多时,躺下又听见皇城车马声响起。
连续多日收到你的书信,手腕上的玉镯轻摇,显出你的非凡才华。
等天气放晴,我再乘马追赶,那时尘土不会像灰烬般炽热。

注释

君恩:皇上的恩赐。
许归来:允许我回家。
雨后:雨后的。
中庭:庭院。
绿苔:青苔。
起问:起身询问。
日高三丈:太阳升起很高。
卧闻:躺下听到。
车过九门:皇城车马经过。
泥封:书信封口。
连日:连续多日。
新语:新的消息。
腕脱:手腕上的玉镯。
追后乘:追赶之后的行程。
未应:不应会。
尘土热如灰:尘土炽热如灰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得告家居次韵贡父见寄》,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描绘了得到朝廷恩准回家的情景。首句“君恩赐告许归来”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透露出归家的期待。接下来的“雨后中庭有绿苔”,通过雨后的清新环境,烘托出诗人归家的宁静与惬意。

“起问日高三丈久”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询问时间已过很久,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卧闻车过九门开”则暗示着朝廷的繁忙和自己得以暂时解脱的轻松。诗人通过“泥封连日传新语,腕脱知君有轶才”,赞美朋友贡父的才华横溢和政务繁忙。

最后两句“待得晴乾追后乘,未应尘土热如灰”,诗人期待天气放晴后再出行,暗示着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希望回归自然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归乡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淡淡疏离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曹郎子文赴山阳令

囊空口众不堪闲,却喜平生得细论。

鹤发进封偿旧德,彩衣听讼勉平反。

楚风剽疾观新政,浙水萧条咏旧恩。

记取老人临别语,茶瓢霜后早相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梦中咏西湖

谁凿西湖十里中,扁舟载酒飏轻风。

草木蕃滋百事足,寒暄淡薄四时同。

东邻适与吾庐便,西岸遥将岳麓通。

闲游草草无人识,竹杖藤鞋一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移竹

墙阴竹蒙密,板筑念相妨。

欲补园东缺,欣乘雨后凉。

三年生笋遍,一径引风长。

但恐翁弥老,筇枝懒复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

小圃初开清潩岸,名花近取宛丘城。

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

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馀清。

细锄瓦砾除荆棘,未可令齐众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