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咏西湖

谁凿西湖十里中,扁舟载酒飏轻风。

草木蕃滋百事足,寒暄淡薄四时同。

东邻适与吾庐便,西岸遥将岳麓通。

闲游草草无人识,竹杖藤鞋一老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是谁在西湖中心开凿出十里长堤,乘着小船带着美酒迎风而行。
湖边草木繁茂,万事俱备,四季的寒暑都显得清淡自然。
东边的邻居正好与我的房子相邻,西岸则直通岳麓山。
我悠闲地游玩,无人识得,只有一位老翁手持竹杖,脚踏藤鞋。

注释

凿:开凿,挖掘。
扁舟:小船。
寒暄:问候,交谈。
东邻:东边的邻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梦中咏西湖》,诗人以梦境的形式描绘了西湖的美景。首句“谁凿西湖十里中”想象西湖的浩渺,仿佛是由人工开凿而成,展现出湖面的广阔。次句“扁舟载酒飏轻风”则描绘出诗人乘小舟泛湖,带着酒意,感受清风拂面的自在情景。

“草木蕃滋百事足”赞美西湖周边生机盎然,万物繁茂,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寒暄淡薄四时同”则表达了四季景色的温和宜人,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西湖的宁静与恬淡。

“东邻适与吾庐便,西岸遥将岳麓通”进一步描绘了西湖地理位置的便利,与诗人居所相邻,且与名胜岳麓山相接,显示出西湖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气息。

最后两句“闲游草草无人识,竹杖藤鞋一老翁”,诗人以自谦的老翁形象出现,表达出在闲暇时光里独自游湖的乐趣,以及对这种无人识得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梦境中的西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移竹

墙阴竹蒙密,板筑念相妨。

欲补园东缺,欣乘雨后凉。

三年生笋遍,一径引风长。

但恐翁弥老,筇枝懒复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

小圃初开清潩岸,名花近取宛丘城。

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

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馀清。

细锄瓦砾除荆棘,未可令齐众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章氏郡君挽词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馀。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绩溪二咏(其二)翠眉亭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