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墙阴竹蒙密,板筑念相妨。
欲补园东缺,欣乘雨后凉。
三年生笋遍,一径引风长。
但恐翁弥老,筇枝懒复将。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移竹》。诗人通过描绘墙阴竹丛的繁茂和修竹欲补园东缺口的情景,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墙阴竹蒙密"形象地写出竹子在墙阴下郁郁葱葱的景象,"板筑念相妨"则流露出诗人对竹子生长可能阻碍建筑的担忧。接着,"欲补园东缺,欣乘雨后凉"表达了诗人想要利用雨后的好时机,弥补园林的不足,同时也享受这份宁静与清凉。
"三年生笋遍,一径引风长"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力和生机,暗示时间的流转。最后两句"但恐翁弥老,筇枝懒复将"则以担忧自己年事渐高,可能不再有精力持杖赏竹的心情作结,流露出诗人对时光荏苒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情于物,借竹言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小圃初开清潩岸,名花近取宛丘城。
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
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馀清。
细锄瓦砾除荆棘,未可令齐众草生。
冯唐垂老郎潜后,李白风流罢直馀。
解组同归荣故国,剖符仍得奉安舆。
家声未替三公旧,葬客应倾数郡车。
德映闺门人莫见,埋文子细列幽墟。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南看城市北看山,每到令人意豁然。
碧瓦千家新过雨,青松万壑正生烟。
经秋卧病闻斤响,此日登临负酒船。
径请诸君作佳句,壁间题我此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