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棐所作的《厓山吊古》其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南宋末年厓山之战的深刻反思。
首联“宋家玉玺沈南海,信国丹心黯北燕”,以“玉玺沉海”和“丹心黯淡”两个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南宋王朝覆灭的悲壮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忠臣良将的悲愤心情。这里,“玉玺”象征着皇权的丧失,“南海”则寓意着远离故土的漂泊,而“信国”与“北燕”分别代表了南宋与北方的敌对势力,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颔联“天地此时同惨澹,山河几处不腥膻”,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惨烈与破坏。在这样的时刻,天地间弥漫着哀伤与悲痛,山河破碎,到处弥漫着血腥的气息,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颈联“幽陵千树空啼鸟,奇石三峰起暮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幽静的山谷中,千树空荡,只有鸟儿的哀鸣回响;奇峰之上,暮色中升起缕缕轻烟,仿佛是历史的哀叹与怀念。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尾联“谁遣翠华来驻跸,金牌十二直堪怜”,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感慨。翠华,本指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这里借指南宋末帝赵昺的逃亡。诗人质问是谁让帝王如此颠沛流离,甚至不得不逃亡他乡,十二枚金牌代表着南宋末帝最后的求援信号,却无人应援,这十二枚金牌让人感到无比的怜悯与悲哀。这一联揭示了南宋灭亡的悲剧性,以及对当时统治者无能为力的深深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南宋末年厓山之战的深刻情感,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