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秀才东游

东游谁见待,尽室寄长安。

别后叶频落,去程山已寒。

大河风色度,旷野烧烟残。

匣有青铜镜,时将照鬓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他在东方漫游,无人等待他的归来,全家人都寄居在长安。
分别后树叶频繁飘落,启程的道路已是秋意萧瑟、山色凄凉。
大河上吹过阵阵冷风,野外的火堆余烬摇曳。
他有一面青铜镜子,时常拿出来照看自己斑白的鬓发。

注释

东游:东方漫游。
谁见待:无人等待。
尽室:全家。
长安:长安城。
别后:分别之后。
叶频落:树叶频繁落下。
去程:启程之路。
山已寒:山色已寒。
大河:宽阔的河流。
风色度:风吹过河面。
旷野:空旷的野外。
烧烟残:燃烧后的余烟。
匣:盒子。
青铜镜:青铜制成的镜子。
时将:时常。
照鬓看:照看鬓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远行的场景,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东游谁见待,尽室寄长安"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别后叶频落,去程山已寒"则通过秋天的景象,烘托出一股萧瑟之感,显现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带来的离愁。

"大河风色度,旷野烧烟残"中的“大河”可能指黄河或其他宽阔的大河,其"风色度"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而"旷野烧烟残"则描绘了一种荒凉而又充满动感的景象,似乎在表达一种生命力和自然力的交响。

"匣有青铜镜,时将照鬓看"这两句诗,则让人不禁思考时间对人的改变。古代青铜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里用它来比喻岁月的流逝,通过照镜,可以看到头发的斑白,从而反映出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青铜镜这一日常用品的利用,传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痛,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心境。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巧的意象构筑,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却又独树一帜的一种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送沈鹤

家楚婿于秦,携妻去养亲。

陆行千里外,风卷一帆新。

夜泊疏山雨,秋吟捣药轮。

芜城登眺作,才动广陵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陈判官赴绥德

将军邀入幕,束带便离家。

身暖蕉衣窄,天寒碛日斜。

火烧冈断苇,风卷雪平沙。

丝竹丰州有,春来秖欠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原下相逢便别离,蝉鸣关路使回时。

过淮渐有悬帆兴,到越应将坠叶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驿西寒渡落潮迟。

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