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士兵们不易的生活状态的同情。开篇“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两句,通过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外界诱惑的排斥,展示了诗人坚定的决心和不为世间虚幻所动摇的情怀。
随后的“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表达了对亲情的眷恋以及面对死亡的勇气。士兵们在边塞的艰苦生活中,即使是在生命危险之际,也未曾忘记骨肉之情,而“男儿死无时”则是对他们英勇献身的赞颂。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塞战士们的忙碌与紧张。他们即便是在奔波于疆场之上,也不忘手中的军旗,这是对军旗所承载的国家尊严和荣誉的维护。
最后,“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则描绘了士兵们在险峻山地上的英勇战斗。他们在万仞(极为陡峭)之冈上迅速行动,甚至不惜弯腰去接近敌人,以此展示他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描绘了一幅战争与英雄主义交织的生动图景。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