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陈襄为苏明允(苏轼的父亲)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其学问道德的敬仰。首句“礼阁仪新奏”描绘了礼仪场合中新音乐的演奏,暗示着苏明允生前可能与朝廷礼仪有关;“延英席久虚”则指苏明允去世后,那些他曾参与的重要会议场所显得空寂,流露出对逝者缺席的怀念。
“自从掩关卧,无复草玄书”两句,通过写苏明允晚年闭门不出,不再撰写深奥的哲学著作,展现了他可能的隐居生活和对学问的淡泊态度。“东府先生诔”提及的是对苏明允的悼词,可能是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西山孝子庐”则暗指苏轼为尽孝而筑庐守丧的行为,体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视。
最后,“谁言身后事,文止似相如”以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为例,赞美苏明允虽然辞世,但他的文章才华如同相如般卓越,即使在身后依然令人赞叹。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苏明允生平的回顾和赞誉,表达了对这位贤父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