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谊叟归北山

南台山浅北山深,深处开轩更茂林。

作夏悬知成契阔,扁舟乘兴一相寻。

灯青竹屋风雨夕,溪绕石门乡井心。

投老都忘身是客,坐中谈笑尽吴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隐北山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南台山浅北山深,深处开轩更茂林”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南山与北山的不同景象,南山浅显,北山深邃,而北山深处则有一座开窗的居所,周围环绕着繁茂的树林,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

颔联“作夏悬知成契阔,扁舟乘兴一相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理解与期待,虽然季节变换,但心中的契阔之情却始终如一,友人乘着小舟,带着兴致,前来寻找隐居之所,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

颈联“灯青竹屋风雨夕,溪绕石门乡井心”进一步描绘了北山居所的环境,夜晚时分,竹屋内灯火微明,窗外风雨交加,溪水绕过石门,仿佛连接着故乡的心灵,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场景。

尾联“投老都忘身是客,坐中谈笑尽吴音”则是对友人归隐后生活状态的总结,随着年岁的增长,友人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外来的客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坐中谈笑间,都是熟悉的吴地方言,体现了深厚的乡情与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一)

巾瓶挂壁亦翛然,无所营为地自偏。

句法不能医老病,梦游时解到林泉。

扶持瘦玉筇随步,堆叠荒云衲半肩。

小住閒庭数归鸟,从教人作画图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二)

寂音閒杀益风流,寒涕垂膺懒更收。

得失是非都放却,死生穷达信缘休。

湘中戏剧三千首,海上归来十二秋。

斋罢展单吾自课,暮年眠食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三)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依。

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元正一日示阿慈

季真少俨三十岁,俨入新年五十三。

疑我满怀揣佛法,解腰抖擞破裙衫。

大瞻终老同香火,小朗平生共石岩。

深炷垆香待清旦,偶闻残雪落高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