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狮山篆石庵

四山攒青冥,连壑断复续。

势若蹲狮王,屹如撑鳌足。

迤逦折而南,峭萼千寻矗。

忽焉幻神工,石篆纷垂玉。

半壁腾蛟螭,天经焕梵箓。

藤萝不敢侵,旃檀四时馥。

花雨散文殊,松龛隐佛屋。

素月贴岩飞,孤云傍岩宿。

暧暧望村墟,濛濛俯涧谷。

天风送潮音,高树钟声肃。

静心参妙偈,虚寮恣远瞩。

窅然万虑空,遥峰见天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狮山篆石庵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川之美、自然之灵与宗教之静谧融合一体,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首句“四山攒青冥,连壑断复续”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展现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仿佛群山汇聚于苍穹之下,连绵不绝。接着,“势若蹲狮王,屹如撑鳌足”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山势比作蹲坐的狮子王与撑起的鳌足,形象地描绘出山体的雄伟与稳固。

“迤逦折而南,峭萼千寻矗”则进一步展示了山体的蜿蜒曲折与峭壁直立的形态,千寻峭壁如同直插云霄的利剑,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忽焉幻神工,石篆纷垂玉”一句,诗人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壁上仿佛刻满了玉石般的篆文,增添了神秘与美感。

“半壁腾蛟螭,天经焕梵箓”描绘了山壁间腾跃的蛟龙与悬挂的佛教经典,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随后,“藤萝不敢侵,旃檀四时馥”表现了山中植物的和谐共生,藤蔓与香樟树的香气四季不绝,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花雨散文殊,松龛隐佛屋”通过花雨与松林中的佛寺,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素月贴岩飞,孤云傍岩宿”描绘了月光与云彩在岩石边的动态美,赋予画面以生命感。最后,“暧暧望村墟,濛濛俯涧谷”通过远处村落与下方山谷的描绘,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天风送潮音,高树钟声肃”则以天风与钟声,渲染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诗人在此静心参悟佛法,感受内心的平静与辽阔。“静心参妙偈,虚寮恣远瞩”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与对远方景致的无限向往。

“窅然万虑空,遥峰见天目”以“窅然”形容内心空旷无垠,万念俱空的状态,最终以遥望天目山结束全诗,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狮山篆石庵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以及诗人对宁静、和谐与超脱境界的追求与感悟。

收录诗词(3)

方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峰台春望

杰阁临衢道,楼高足振衣。

三峰当槛出,一水抱城归。

麦浪连天白,桃溪映日绯。

砚池连笔架,相向觉氛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游石碧山

竹光团野色,山寺午钟稀。

饥鸟窥僧榻,狂花溅客衣。

屏萝欺绘笔,石溜送琴丝。

静意谁堪会,流莺时一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游大岩山

岩深秋欲暝,壁势若飞空。

沓嶂围天外,阴泉吐雾中。

石藤多卷曲,竹树郁菁葱。

冥悟寻真契,兹山趣亦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己亥元旦试笔次李西莲韵

万里条风拂曙晴,草堂春色动江城。

疏慵久应偕中散,旷达何须效步兵。

绕座屠苏欣劝酒,几家鸾玉竟吹笙。

芳时不羡谈经席,自爱梅花索笑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