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观长公雪浪石

银钩错落绕盆唇,遭时燬禁石仅存。

峨嵋积雪裹玄云,坐令灵擘羞季昆。

黑山夜渡蛟波翻,飞涛挂壁天迷昏。

旋流入眼风生痕,一洗河比印板纹,石中应有道子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中山观长公雪浪石》。诗中描绘了一块名为“雪浪石”的奇石,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与气质。

首先,“银钩错落绕盆唇”,以银钩形容石上的纹理,如同盆口边缘的装饰,既细腻又富有层次感。接着,“遭时燬禁石仅存”,描述了这块石头在特定时期内幸存下来,暗示其珍贵与独特。

“峨嵋积雪裹玄云”一句,将雪浪石比作峨眉山上的积雪,被玄云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接下来,“坐令灵擘羞季昆”则进一步强调了此石的独特性,仿佛连自然界的其他元素都为之黯然失色。

“黑山夜渡蛟波翻,飞涛挂壁天迷昏”描绘了夜晚黑山之上的景象,波涛汹涌,仿佛飞腾的巨浪挂在石壁之上,使得天空也变得模糊不清。这一段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雪浪石周围环境的壮观与震撼。

最后,“旋流入眼风生痕,一洗河比印板纹,石中应有道子魂”则是对雪浪石内在精神的赞美。流水经过石面,留下了痕迹,仿佛是自然界的笔触。这里将石比作“道子魂”,暗指它蕴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如同宋代画家李公麟(字道子)的作品一般,充满了艺术的韵味与深邃的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雪浪石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独特,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精神的追求。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天开岩

不到天开岩,不见此山奇僻趣。

辟如读书不读石鼓与丘坟,不知古人幻变突兀处。

石下常生有蒂云,石旁粘著无根树。

骨格遒劲毛爪寒,山鬼吞声巨灵怖。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

形式: 古风

观音庵为一心隐斋上人题

古鎗百斛沸春雪,衲子如云谢不得。

堂头拊脾饭头饥,军持每注珠泉竭。

室中夜语秋花坠,举世三写乌焉字。

难将真药苦投人,衲衣偷裹菩萨泪。

宴息六度万行场,敷演水月空花戏。

观音妙法最难思,山僧功德不可议。

形式: 古风

千佛堂为玉轮上人题

千佛堂中千个佛,眼底诸君皆髣髴。

旁边突立千佛岩,绀朱剥落千年物。

寒风十月枯青嶂,短尾饥猴跳枝上。

毗卢帽子茶褐衫,道是堂头老和尚。

形式: 古风

般若台为无怀上人作

般若禅人晓禅味,辟如屋底看山翠。

又如人持京师书,虽不是香有香气。

荒台老骨一片青,风吹日炙石文腥。

携将三百溪藤纸,摩取四十二章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