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二僧之衡阳(其二)

衡阳老子一僧耳,打雨骂风无别伎。

海上禅流未识渠,将谓三头仍六臂。

两川迈往初不然,我喜其行重说偈。

披秀庵前癞狗儿,要见衡阳只这是。

形式: 古风

翻译

衡山上的一位老者如同僧侣一般,无论风雨都以呵斥对待,没有其他技巧。
未曾见识过海上的禅宗弟子,还以为他有三头六臂般的神通。
他起初在两地之间行走并不引人注意,但我欣赏他的行为并谈论他的事迹。
在披秀庵前有一条癞皮狗,想要了解衡阳的人,这老者就是其中之一。

注释

老子:指有道之人,这里指老者。
僧耳:僧侣般的形象。
打雨骂风:形容对风雨无惧,态度强硬。
未识渠:未曾认识他。
迈往:行走或行动。
说偈:讲述佛法故事或事迹。
披秀庵:地名,可能指寺庙。
癞狗儿:形容外表不佳的狗。
只这是:指的就是这位老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二僧之衡阳(其二)》。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衡阳老子”的僧人形象,他看似奇特,打雨骂风,行为举止与众不同,让人联想到神话中的三头六臂。诗人提到“海上禅流”未曾真正了解这位僧人,暗示他的独特性超越了常规的禅修方式。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欣赏,称赞他虽然行为不拘小节,但内心深沉,行走江湖时能说出富有深意的偈语。最后,诗人以“披秀庵前癞狗儿,要见衡阳只这是”作结,形象地比喻这位僧人就像庵前的癞狗一样独特,要想了解真正的衡阳,就必须亲身接触这位与众不同的僧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刻画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僧人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僧人的赞赏和对其个性的欣赏。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二僧之衡阳(其一)

闽蜀同风果同风,袈裟拔出鞋袋中。

相逢古寺话俄顷,怪我称锤落深井。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却忧秋高霜月冷,铁牛夜度飞猿岭。

形式: 古风

送巾扇街坊

华巾未解心中结,阿难有理难伸说。

犀牛扇破索牛儿,盐官为物心偏切。

上人幸是手眼亲,独用双拈此时节。

一条秋水净无痕,八面清风消恼热。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化士

洞山身如椰子大,不畜粒米与茎菜。

无人烟处门打开,接待方来也奇怪。

吉山从作山中主,只用十方菩萨子。

二时钟鼓不曾亏,是汝持来还供汝。

两翁同中具生杀,明眼高流试提拨。

可中见得无少差,是谓能持吉山钵。

形式: 古风

送行上人归塔慧力空印和尚灵骨于西山

古佛大塔广,量廓虚空界。

凡圣位其中,如光无杂坏。

出生与入灭,一一得自在。

众生迷本心,当处自留碍。

良哉空印师,火后灵骨在。

凭谁密安置,有子如行辈。

山为碧玉环,水作青罗带。

巍巍镇巍巍,永下诸天拜。

形式: 古风